矿井全光信息传输网络的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1 绪论 | 第15-19页 |
| ·矿井通信概述 | 第15页 |
| ·矿井通信的重要性及其面对的问题 | 第15-16页 |
| ·光纤通信的优势 | 第16-17页 |
| ·课题选取的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 2 矿井通信网络的发展与现状 | 第19-23页 |
| ·井巷漏泄通信系统 | 第19-20页 |
| ·井下小/大灵通(CDMA)无线通信系统 | 第20-21页 |
| ·井下光纤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 第21页 |
| ·煤矿通信的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 3 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 第23-41页 |
| ·光波分复用(WDM) | 第24-26页 |
| ·光波分复用(WDM)的原理 | 第24-26页 |
| ·光波分复用(WDM)的实现 | 第26页 |
| ·光开关 | 第26-29页 |
| ·光分插复用(OADM) | 第29-31页 |
| ·光分插复用(OADM)的原理 | 第29-30页 |
| ·光分插复用(OADM)的实现 | 第30-31页 |
| ·光交叉连接(OXC) | 第31-35页 |
| ·光交叉连接(OXC)的原理 | 第31-33页 |
| ·光交叉连接(OXC)的实现 | 第33-35页 |
| ·全光中继技术 | 第35-37页 |
| ·中继技术的原理 | 第35页 |
| ·光中继技术的实现 | 第35-37页 |
| ·光发射机与光接收机 | 第37-41页 |
| ·半导体光源 | 第37页 |
| ·马赫曾德(Mach-Zehnder)光调制器 | 第37-38页 |
| ·光发射机 | 第38-39页 |
| ·光接收机 | 第39-41页 |
| 4 光纤通信网络的组网技术 | 第41-53页 |
| ·SDH/SONET的发展 | 第41-46页 |
| ·SDH/SONET概述 | 第41-42页 |
| ·SDH的网络拓扑结构 | 第42-44页 |
| ·网络自愈和保护 | 第44-46页 |
| ·SDH的环网自愈保护 | 第46-49页 |
| ·全光网络的保护 | 第49-53页 |
| ·网络的生存性 | 第49页 |
| ·WDM环型网络的生存性 | 第49-51页 |
| ·WDM环网的失效保护 | 第51-53页 |
| 5 方案设计和仿真环境 | 第53-61页 |
| ·方案设计 | 第53-57页 |
| ·具体措施 | 第53-57页 |
| ·拟解决的问题 | 第57页 |
| ·仿真环境 | 第57-61页 |
| ·仿真工具软件介绍 | 第57-58页 |
| ·仿真软件的使用 | 第58-61页 |
| 6 仿真设计与性能测试 | 第61-82页 |
| ·传输链路的设计 | 第61-62页 |
| ·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 | 第62-74页 |
| ·光发射机传输码型的选择 | 第62-65页 |
| ·系统的传输性能 | 第65-67页 |
| ·系统的误码率分析 | 第67-69页 |
| ·系统的扩容升级 | 第69-73页 |
| ·系统仿真实验的结论 | 第73-74页 |
| ·网络的规划 | 第74-82页 |
| ·组网器件的设计 | 第74-79页 |
| ·网络的总体设计 | 第79-8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2-83页 |
| ·结论 | 第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