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缩略语表 | 第10-12页 |
| 1 巴贝斯虫入侵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巴贝斯虫入侵相关蛋白 | 第12-18页 |
| ·GPI锚定裂殖子表面抗原(MSA) | 第12-13页 |
| ·棒状体相关蛋白1(RAP1) | 第13-14页 |
| ·顶膜抗原1(AMA1) | 第14-15页 |
| ·凝血酶敏感蛋白相关黏附蛋白(TRAPs) | 第15-16页 |
| ·球状体蛋白(SBPs) | 第16-17页 |
| ·多变红细胞表面抗原1(VESA1) | 第17-18页 |
| ·小结与展望 | 第18-19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25页 |
| ·载体与质粒 | 第20-21页 |
| ·菌株、虫株、血清和实验动物 | 第21页 |
| ·主要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21-22页 |
| ·抗生素与培养基 | 第22页 |
| ·质粒提取缓冲液 | 第22-23页 |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流(SDS-PAGE)缓冲液 | 第23页 |
| ·Western blot缓冲液 | 第23页 |
| ·其它缓冲液及溶液 | 第23-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32页 |
| ·引物设计 | 第25页 |
| ·DNA模板的提取及DNA回收 | 第25-26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6页 |
| ·东方巴贝斯虫RAP1基因克隆测序 | 第26-27页 |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27页 |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7-28页 |
| ·质粒的小量制备 | 第28页 |
| ·诱导表达 | 第28页 |
| ·SDS-PAGE | 第28-29页 |
| ·最佳诱导条件的确定 | 第29页 |
| ·Western-blot实验 | 第29-30页 |
| ·包涵体的提取 | 第30-31页 |
| ·间接免疫荧定位 | 第31页 |
| ·动物免疫实验 | 第31-32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50页 |
| ·东方巴贝斯虫RAP1基因克隆及其结构预测 | 第32-38页 |
| ·东方巴贝斯虫RAP1基因全长扩增 | 第32页 |
| ·重组质粒pMD18-T-RAP1鉴定 | 第32-33页 |
| ·RAP1基因测序和开放阅读框(ORF)氨基酸预测 | 第33-34页 |
| ·RAP1 ORF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34-36页 |
| ·RAP1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36-37页 |
| ·RAP1抗原位点及其结构预测 | 第37-38页 |
| ·东方巴贝斯虫RAP1原核表达、免疫反应原性及免疫定位 | 第38-50页 |
| ·RAP1 OFR全长(RAP1-F)及N末端(RAP1-N)序列扩增 | 第38-39页 |
| ·重组质粒pMD18-T-RAP1-F和pMD18-T-RAP1-N酶切鉴定 | 第39-40页 |
| ·重组质粒pGEX-KG-RAP1-F和pGEX-KG-RAP1-N酶切鉴定 | 第40-42页 |
| ·pGEX-KG-RAP1-F和pGEX-KG-RAP1-N原核表达 | 第42-43页 |
| ·pGEX-KG-RAP1-F和pGEX-KG-RAP1-N最佳诱导表达条件 | 第43-46页 |
| ·pGEX-KG-RAP1-F和pGEX-KG-RAP1-N表达产物纯化及反应原性分析 | 第46-49页 |
| ·东方巴贝斯虫免疫荧光定位 | 第49-50页 |
| 5 讨论 | 第50-54页 |
| ·东方巴贝斯虫RAP1基因克隆及其结构预测 | 第50-51页 |
| ·东方巴贝斯虫RAP1原核表达、免疫反应原性及免疫定位 | 第51-54页 |
| 6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