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阐释 | 第20-26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义务教育 | 第20-21页 |
| ·义务教育均等化 | 第21页 |
| ·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 ·福利经济学 | 第23页 |
| ·公平与正义理论 | 第23-24页 |
| ·理论述评 | 第24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 第24-26页 |
| ·制度保障责任 | 第25页 |
| ·财政责任 | 第25页 |
| ·监督责任 | 第25-26页 |
| 第3章 山东省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6-35页 |
| ·山东省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 ·山东省义务教育概况 | 第26-28页 |
| ·山东省义务教育区域均等化分析 | 第28-30页 |
| ·山东省区域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 ·制度保障层面 | 第30-31页 |
| ·财政保障层面 | 第31-33页 |
| ·监督层面 | 第33-35页 |
| 第4章 国内外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 第35-43页 |
| ·国外实施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践 | 第35-38页 |
| ·美国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做法 | 第35-37页 |
| ·日本推行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做法 | 第37-38页 |
| ·国内先进地区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做法 | 第38-40页 |
| ·北京市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做法 | 第38-39页 |
| ·上海市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做法 | 第39页 |
| ·深圳市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做法 | 第39-40页 |
| ·国内外义务教育发展均等化的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 ·树立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 | 第40页 |
| ·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 第40-41页 |
| ·完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 第41-42页 |
| ·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 第42-43页 |
| 第5章 山东省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政府责任探究 | 第43-49页 |
| ·山东省政府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制度保障责任 | 第43-46页 |
| ·义务教育均等化应以创新教育管理体制为切入点 | 第43-44页 |
| ·扩大义务教育投资,发展多主体筹资机制 | 第44页 |
| ·转变政府理念,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责任 | 第44-45页 |
| ·健全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政策法规 | 第45-46页 |
| ·山东省政府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财政保障责任 | 第46-47页 |
| ·健全义务教育的财政分权体制 | 第46页 |
| ·完善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46-47页 |
| ·山东省政府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中的监督责任 | 第47-49页 |
| ·构建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 | 第47-48页 |
| ·建立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考核及问责制 | 第48页 |
| ·建立全方位监督结构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