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主效QTLSWA7精细定位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写词第9-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19页
   ·QTL的初定位第12-14页
     ·QTL初定位的原理第12页
     ·QTL定位的方法第12-13页
     ·QTL初级定位的群体第13-14页
   ·QTL的精细定位第14-16页
     ·QTL精细定位的策略第14页
     ·QTL精细定位的群体第14-15页
     ·根据QTL定位结果来进行的MAS育种第15-16页
   ·QTL克隆第16-17页
   ·甘蓝型油菜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2. 引言第19-22页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9页
   ·油菜千粒重QTL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本研究目的第21-22页
3. 材料和方法第22-27页
   ·实验材料第22-23页
   ·实验方法第23-27页
     ·田间实验和表型的考察第23-25页
     ·基因型的分析第25-26页
     ·统计分析第26页
     ·SWA7目标区间分子标记的发展和加密第26-27页
4. 研究结果第27-50页
   ·SWA7近等替换系的构建第27页
   ·田间试验表现型的分布第27-29页
   ·SWA7目标QTL区间的确认第29-40页
     ·BC_4F_2和BC_5F_1的基因型分布第29-30页
     ·BC_4F_2基因型-表现型关联分析第30-34页
     ·BC_5F_1基因型-表现型关联分析第34-39页
     ·BC_4F_2和BC_5F_1近等替换系多重比较第39-40页
   ·分子标记的加密第40-41页
   ·SWA7的精细定位第41-50页
     ·BC_4F_3、BC_5F_2和BC_6F_1的基因型分布第42-43页
     ·BC_4F_3、BC_5F_2和BC_6F_1单株基因型-表现型关联分析第43-45页
     ·BC_4F_3、BC_5F_2和BC_6F_1近等替换系多重比较第45-48页
     ·SWA7候选基因的预测第48-50页
5 讨论第50-53页
   ·构建高世代近等替换系的策略第50页
   ·对2重复田间小区试验表型的鉴定评价第50-51页
   ·利用白菜BAC开发甘蓝型油菜位置特异性标记评价第51页
   ·油菜千粒重的遗传基础第51页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梅鱼制备调味基料的研究
下一篇:冷配送米饭的品质保持和货架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