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制造工艺论文--航空工业制造工厂论文--生产技术与管理论文

显控面板生产流程改善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9页
     ·课题提出的意义第9-10页
   ·课题来源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13-25页
   ·精益生产的理论与方法第13-16页
     ·精益生产的概述与特点第13-14页
     ·精益思想第14-15页
     ·JIT——一个流第15-16页
   ·IE 理论思想第16-19页
     ·工作研究第17-19页
       ·方法研究第17-18页
       ·作业测定第18-19页
   ·生产线平衡第19页
   ·价值流图析方法第19-25页
     ·价值流定义第19-20页
     ·价值流特点第20页
     ·价值流图绘制方法第20-25页
第三章 问题分析与方案制定第25-42页
   ·产品介绍与生产现状分析第25-26页
     ·产品介绍第25-26页
     ·生产现状分析第26页
   ·产品工艺分析第26-28页
   ·当前价值流图分析第28-33页
     ·数据收集第28-30页
     ·绘制当前图及分析第30-33页
   ·基于价值流图的问题分析第33-34页
   ·精益价值流的准则及确定精益化的计量标准第34-36页
     ·精益价值流的准则第34-35页
     ·确定精益化的计量标准第35-36页
   ·未来价值流规划第36-42页
     ·生产节拍确定第36-37页
     ·装箱节拍确定第37页
     ·是否需要建立缓冲库存、安全库存和产成品超市第37页
     ·生产线流动分析第37-38页
     ·原材料送货方式的改进第38页
     ·对上游控制方法的确定第38-39页
     ·看板系统的设计第39页
     ·未来价值流状态图的绘制第39-41页
     ·制定改善方案第41-42页
第四章 方案实施第42-73页
   ·工序流程改善第42-52页
     ·ECRS 原则和5W2H 技术第42-43页
     ·工艺程序分析及改善第43-46页
     ·流程程序分析及改善第46-52页
   ·布局改善和流程线路分析第52-56页
     ·生产布局的改善第52-54页
       ·改善前该车间布局简介第52-53页
       ·车间布局改进方案第53-54页
     ·流程线路分析第54-56页
   ·装配线平衡第56-65页
     ·装配线及拟采用的改善方法简介第56-59页
       ·装配线流程介绍第56页
       ·改善方法介绍第56-59页
     ·装配线问题分析第59-62页
       ·装配线的生产节拍、产能第60页
       ·装配线的生产效率第60-61页
       ·装配线的生产平衡率第61-62页
       ·装配线瓶颈工位问题分析第62页
     ·改善方案及实施第62-64页
     ·改善效果评价第64-65页
       ·降低生产线生产节拍、大幅度提高产能第64页
       ·装配线生产效率提高第64页
       ·装配线平衡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第64-65页
   ·看板拉动实现一个流第65-73页
     ·看板的功能第65-66页
     ·看板的实施规则第66-67页
     ·超市看板系统选择及其运作模型第67-69页
       ·单卡看板系统第67-68页
       ·双卡看板系统第68-69页
     ·超市看板布告栏第69-70页
       ·各看板在布告栏上的摆放和移除规则第69-70页
     ·看板数量的计算第70-71页
       ·成品装配生产看板数量和触发点的计算第71页
       ·前盖、按键喷刻和底板备料看板数量计算第71页
     ·成品超市看板周转路径的确定第71-73页
第五章 改善效益分析与评价第73-76页
   ·直接效益分析第73-75页
     ·交货周期(LT)的计算第73-74页
       ·改善前交货周期(LT_1)的计算第73-74页
       ·改善后交货周期(LT_2)的计算第74页
       ·交货周期改善率(IR_(LT))的计算第74页
     ·加工效率(PCE)的计算第74-75页
       ·改善前加工效率(PCE_1)的计算第74页
       ·改善后加工效率(PCE_2)的计算第74页
       ·加工效率改善率(IR_(PCE))的计算第74-75页
     ·结果分析第75页
   ·间接效益分析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铸钛合金切削试验及其在雷达底座加工中应用
下一篇:民用航空器基于案例推理的故障诊断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