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7页 |
2 压力管网规划设计、GIS 技术与数学模型综述 | 第17-31页 |
·压力管网规划设计 | 第17-21页 |
·国内、外集中供热的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我国小城镇供热管网规划设计 | 第19-20页 |
·国内、外燃气的发展概况 | 第20页 |
·我国小城镇燃气管网规划设计 | 第20-21页 |
·我国小城镇压力管网规划设计 | 第21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第21-29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的背景 | 第21-22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念 | 第22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 | 第22-25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 | 第25-26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第26-28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 第28-29页 |
·数学模型 | 第29-31页 |
·模型 | 第29-30页 |
·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3 PPPDS 中功能模块的划分及其结构体系 | 第31-39页 |
·我国城镇压力管网在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 第31-32页 |
·我国各大城市压力管线事故发生情况 | 第31-32页 |
·我国各大城市压力管线事故原因分析 | 第32页 |
·我国城镇压力管线实地现状调研 | 第32-35页 |
·白沙镇概况 | 第32-33页 |
·白沙镇压力管网调研具体内容 | 第33-34页 |
·调研的总结及成果 | 第34-35页 |
·解决我国城镇压力管网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 第35页 |
·小城镇压力管网规划设计系统(PPPDS)中的模型 | 第35-39页 |
·PPPDS 中的模型分类 | 第35-36页 |
·PPPDS 中各功能模块的划分 | 第36-37页 |
·PPPDS 中的模型体系结构 | 第37-39页 |
4 PPPDS 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模型研究 | 第39-51页 |
·空间及属性数据数据库的建立 | 第39-40页 |
·空间及属性信息数据表 | 第39-40页 |
·用户表 | 第40页 |
·PPPDS 基础模型 | 第40-44页 |
·数字地面模型(DTM)与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40-41页 |
·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结构 | 第41-42页 |
·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采集建模方法 | 第42-44页 |
·PPPDS 空间数据模型 | 第44-46页 |
·空间对象的抽象模型 | 第44-45页 |
·地理参考系 | 第45页 |
·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 | 第45-46页 |
·PPPDS 空间分析模型 | 第46-51页 |
·空间编辑模型 | 第46页 |
·空间查询统计模型 | 第46-48页 |
·空间量算模型 | 第48-49页 |
·系统缓冲区分析模型 | 第49-51页 |
5 基于 GIS 的规划设计系统模型研究 | 第51-99页 |
·小城镇供热负荷、燃气负荷模型研究 | 第51-70页 |
·小城镇人口预测模型 | 第51-53页 |
·基于灰色理论的小城镇燃气负荷预测 | 第53-59页 |
·基于灰色理论的小城镇供热负荷预测 | 第59-64页 |
·PPPDS 中燃气负荷计算模型研究 | 第64-70页 |
·PPPDS 中的人口负荷、供热负荷及燃气负荷预测模型建设 | 第70页 |
·PPPDS 压力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研究 | 第70-81页 |
·燃气管网模型的简化原则 | 第70-71页 |
·燃气管网的简化与抽象 | 第71-72页 |
·燃气管网图的相关基本知识 | 第72-73页 |
·燃气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方程 | 第73-75页 |
·燃气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的解法 | 第75-77页 |
·燃气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解法评价 | 第77-78页 |
·白沙镇枝状天然气配气管网水力计算模型 | 第78-81页 |
·PPPDS 工程管线综合模型研究 | 第81-91页 |
·小城镇工程管线综合的意义 | 第81-82页 |
·小城镇压力管线综合的分类 | 第82-85页 |
·白沙镇工程管网规划综合模型研究 | 第85-91页 |
·压力管网系统的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 第91-99页 |
·燃气管网的费用计算模型 | 第91-92页 |
·供热管网的费用计算模型 | 第92-9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附录 | 第107-115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115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