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金融业经营模式:美国的演变与中国的选择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7页
导言第7-11页
一、 美国金融体制的演变及实证考察第11-26页
 (一) 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演变第11-17页
  1、 分业制度的发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第11-12页
  2、 分业制度的松动:《银行控股公司法》第12-14页
  3、 银行控股公司的放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第14-17页
 (二) 金融监管模式的演变第17-20页
  1、 《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前的监管组织结构第17-18页
  2、 监管组织结构的变革第18-19页
  3、 新旧监管体系的比较第19-20页
 (三)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争论与实证分析第20-26页
  1、 “金融风险加大论”及其实证分析第20-22页
  2、 “利益冲突论”及其实证分析第22-25页
  附: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演变的缩影——花旗集团的发展史第25-26页
二、 金融业合业经营趋势的理论阐释第26-37页
 (一) 功能观点与范围经济效应:微观视点第26-29页
  1、 功能观点的主要内容第26-28页
  2、 功能交叉带来的范围经济效应第28-29页
 (二) 道德风险的降低:中观视点第29-33页
  1、 合业制度与金融业的“道德风险”第29-31页
  2、 现代条件下“道德风险”的降低第31-33页
 (三) 制度变迁假说:宏观视点第33-37页
  1、 对制度变迁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分析第33-35页
  2、 合业经营:一种制度均衡的结果第35-37页
三、 中美金融业比较与中国的选择第37-54页
 (一) 中国金融业的沿革与现状第37-44页
  1. 分业经营体制的形成第37-38页
  2. 政策的松动与合作的加强第38-40页
  3、分业经营下的合业实践——对现有金融集团企业的考察第40-44页
 (二) 中美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第44-48页
  1、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制度变迁比较第44-45页
  2、 合业到分业的理论基础及外部环境比较第45-46页
  3、 中美金融业现状比较第46-48页
 (三) 合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第48-54页
  1、 金融机构内在的制度需求第48-51页
  2、 金融业外在的制度供给第51-52页
  3、 制度供给不足与政府的介入第52-53页
  4、 概念上的廓清第53-54页
四、 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综合权衡后的结果第54-71页
 (一) 对合业经营各种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第54-60页
  1、 合业经营体制在组织结构上的不同第54-56页
  2、 全能银行模式在中国的条件完备性第56-58页
  3、 经营性控股公司带来的监管难题第58-60页
  4、 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是与国情相符的最优选择第60页
 (二) 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第60-64页
  1、 组建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途径选择第60-61页
  2、 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组建的原则与方法第61-63页
  3、 组建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意义第63-64页
 (三) 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第64-67页
  1、 现有监管模式的弊端第64-65页
  2、 现有基础上的监管模式再造第65-67页
 (四) 配套措施与政策建议第67-71页
  1、 促进控股公司立法、健全监管法律体系第68页
  2、 调整企业产权结构、完善内部经营机制第68-69页
  3、 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培育公平竞争环境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后记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一代涡扇发动机扩稳的数值模拟分析
下一篇:多进制扩频系统的关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