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图目录 | 第14-17页 |
| 表目录 | 第17-18页 |
| 1 绪论 | 第18-3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分析 | 第19-22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内容 | 第19-21页 |
| ·计算机支持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解决方案 | 第21-22页 |
| ·计算机支持的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 ·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计算机求解算法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提出 | 第29-30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32-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2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概念及关键环节分析 | 第36-42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基本概念 | 第36-39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定义 | 第36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内涵 | 第36-38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特点 | 第38-39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关键环节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3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分布式约束满足模型及其分析 | 第42-66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分布式约束满足方法 | 第42-47页 |
| ·资源分配问题 | 第42-44页 |
| ·TS的资源分配问题属性 | 第44-45页 |
| ·分布式约束满足问题 | 第45-47页 |
| ·TS的分布式约束满足模型 | 第47-59页 |
| ·线网结构描述及基本假设 | 第47-49页 |
| ·TTP_Agent模型 | 第49-51页 |
| ·RSC_Agent模型 | 第51-54页 |
| ·RG_Agent模型 | 第54-58页 |
| ·TS的分布式约束满足模型分析 | 第58-59页 |
| ·TS分布式约束满足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59-65页 |
| ·TS分布式约束满足问题计算机自动求解框架 | 第59-64页 |
| ·软约束人机交互与网络协商决策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4 TTP的分布并行求解算法研究 | 第66-88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并行分枝定界算法框架设计 | 第66-69页 |
| ·分枝定界的基本思想、步骤和过程 | 第66-68页 |
| ·TTP的并行分枝定界算法设计 | 第68-69页 |
| ·任务生成算法 | 第69-74页 |
| ·基于弧一致传播的冲突检测 | 第69-74页 |
| ·任务生成策略 | 第74页 |
| ·子任务求解算法 | 第74-81页 |
| ·确定下界 | 第74-80页 |
| ·确定上界 | 第80-81页 |
| ·分布并行分支定界算法加速机制 | 第81-86页 |
| ·分布并行分枝定界算法实现 | 第81-85页 |
| ·分布并行求解加速机制 | 第85-86页 |
| ·小结 | 第86-88页 |
| 5 RSC问题的分布并行优化方法 | 第88-102页 |
| ·引言 | 第88页 |
| ·动车运用网络与并行蚁群优化算法 | 第88-94页 |
| ·动车运用网络 | 第88-89页 |
| ·RSC的多阶段决策特性 | 第89-90页 |
| ·蚁群优化算法 | 第90-91页 |
| ·RSC的解构造图 | 第91-92页 |
| ·并行蚁群优化算法 | 第92-94页 |
| ·RSC的PACO算法 | 第94-100页 |
| ·算法框架 | 第94-96页 |
| ·动车交路搜索过程 | 第96-99页 |
| ·解质量评价 | 第99-100页 |
| ·更新信息素 | 第100页 |
| ·结束规则 | 第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2页 |
| 6 车站进路生成问题的并行回退算法 | 第102-110页 |
| ·RG问题的求解思路 | 第102-103页 |
| ·中间站进路生成方法 | 第102页 |
| ·RG问题的回退算法 | 第102-103页 |
| ·RG问题的并行BT算法 | 第103-108页 |
| ·股道选择 | 第103-105页 |
| ·进路分配与冲突检测 | 第105-107页 |
| ·回退 | 第107页 |
| ·BT算法并行化 | 第107-108页 |
| ·小结 | 第108-110页 |
| 7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并发控制机制 | 第110-128页 |
| ·软约束与运行图编制人机交互操作 | 第110-113页 |
| ·鲁棒性软约束 | 第110-112页 |
| ·人机交互操作 | 第112-113页 |
| ·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的协作冲突 | 第113-117页 |
| ·协作并发冲突 | 第113-115页 |
| ·导致死锁的并发协作冲突分类 | 第115-117页 |
| ·分层分布式并发控制算法 | 第117-123页 |
| ·并发控制概述 | 第117-119页 |
| ·并发控制算法 | 第119-123页 |
| ·算例 | 第123-126页 |
| ·小结 | 第126-128页 |
| 8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原型系统 | 第128-142页 |
| ·引言 | 第128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原型系统 | 第128-129页 |
|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算例 | 第129-140页 |
| ·编制任务设计 | 第129-130页 |
| ·分布式约束满足模型建立 | 第130-131页 |
| ·分布并行计算求解 | 第131-139页 |
| ·网络协同决策 | 第139-140页 |
| ·小结 | 第140-142页 |
| 9 总结与展望 | 第142-146页 |
| ·全文总结 | 第142-14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43页 |
| ·研究展望 | 第143-1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 作者简历 | 第154-15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