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白洋淀水质污染现状 | 第11页 |
·草型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 | 第11-12页 |
·白洋淀水生植物调查 | 第12页 |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沉水植物控制草型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沉水植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菹草生长体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作用 | 第18-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指标测定 | 第19页 |
·有关计算方法 | 第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30页 |
·不同氮磷营养浓度下菹草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变化 | 第19-20页 |
·不同氮磷营养浓度下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的净化 | 第20-26页 |
·不同营养浓度下菹草植株氮磷含量变化 | 第26-27页 |
·不同营养浓度下菹草生长体系底泥含量变化 | 第27-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菹草生长体系对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 第32-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3页 |
·有关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53页 |
·不同菹草生长体系的菹草生物量 | 第34页 |
·不同菹草生长体系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 第34-49页 |
·不同菹草生长体系菹草植株氮磷含量变化 | 第49-50页 |
·不同菹草生长体系底泥含量变化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白洋淀菹草不同生长期生物量与水质指标动态变化 | 第55-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采样点设置与采样方法 | 第55页 |
·监测时间 | 第55-56页 |
·监测方法 | 第56页 |
·有关计算方法 | 第56页 |
·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各采样点菹草生物量变化 | 第57-58页 |
·菹草不同生长期采样点水质变化 | 第58-64页 |
·收割菹草对水体中氮磷去除的估算 | 第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白洋淀菹草不同生长期营养价值变化动态 | 第66-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页 |
·采样点设置与采样方法 | 第66页 |
·监测时间 | 第66页 |
·监测因子与方法 | 第66页 |
·数据处理 | 第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各采样点菹草营养指标含量变化 | 第66-71页 |
·菹草与水生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 | 第71-72页 |
·不同采样点水质指标含量变化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4页 |
·采样点不同对菹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73页 |
·菹草的最佳收割时间 | 第73页 |
·菹草作为饲料的条件 | 第73-74页 |
·菹草资源化利用前景广阔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4 种沉水植物对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 第75-8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试验材料 | 第75页 |
·试验方法 | 第75-76页 |
·测定方法 | 第76页 |
·有关计算方法 | 第76页 |
·数据处理 | 第7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6页 |
·不同沉水植物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变化 | 第76-77页 |
·不同沉水植物体系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77-82页 |
·植物体氮磷含量变化 | 第82-84页 |
·底泥含量变化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结论 | 第87-88页 |
·室内试验的研究结果 | 第87页 |
·现场试验的研究结果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