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2 地质类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对高等院校教育成本补偿提供支持的理论 | 第13-16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3-14页 |
·劳动力再生产理论 | 第14-15页 |
·成本分担理论 | 第15-16页 |
·确定受益各方补偿标准的理论 | 第16-17页 |
·收益理论 | 第16页 |
·能力理论 | 第16-17页 |
·确定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主体排序的理论 | 第17-18页 |
·公平理论 | 第18-20页 |
·积极的影响 | 第19页 |
·消极的影响 | 第19-20页 |
3 我国地质类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现状分析 | 第20-35页 |
·我国地质类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历史演变 | 第20-26页 |
·国家实行免费高等教育阶段 | 第20-21页 |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试行阶段 | 第21-24页 |
·完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阶段 | 第24-26页 |
·我国地质类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6-35页 |
·地质类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现状 | 第26-32页 |
·地质类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4 国外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比较 | 第35-44页 |
·国外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三种模式 | 第35-42页 |
·欧洲模式 | 第35-37页 |
·日本模式 | 第37-39页 |
·美国模式 | 第39-42页 |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国际趋势与分析借鉴 | 第42-44页 |
5 对我国地质类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建议 | 第44-54页 |
·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44页 |
·总体目标 | 第44页 |
·设立依据及主要内容 | 第44-47页 |
·补偿主体的确定 | 第44-45页 |
·成本补偿的要素分析 | 第45-47页 |
·政策性建议及主张 | 第47-54页 |
·明确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 | 第47-48页 |
·完善学费政策 | 第48-49页 |
·完善贷学金制度 | 第49-52页 |
·加强鼓励捐资助学 | 第52-53页 |
·负性成本的补偿 | 第53-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