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煤层顶板水溃入矿井的预警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绪论 | 第8-18页 |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煤层顶板突水防治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煤矿突水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存在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煤层顶板突水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18-29页 |
·煤层顶板突水机理分析 | 第18-22页 |
·"上三带"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岩移四带模型理论 | 第20-21页 |
·顶板"抽冒"理论 | 第21-22页 |
·煤层项板突水的影响因素 | 第22-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3.煤层顶板突水预警系统理论框架 | 第29-31页 |
·预警系统的一般原理 | 第29页 |
·预警系统理论框架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4.煤层顶板突水预警系统中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 第31-39页 |
·监测指标的选择 | 第31-33页 |
·监测指标确定的原则 | 第31-32页 |
·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32-33页 |
·监测点选择 | 第33-36页 |
·临突预报判据 | 第36-37页 |
·阈值的初步探讨 | 第37页 |
·突水预警级别划分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5.防止煤层顶板水溃入矿井的预警系统 | 第39-47页 |
·系统建设目标 | 第39页 |
·系统架构原则 | 第39-40页 |
·预警系统组成 | 第40-45页 |
·中心站配置 | 第41-42页 |
·子站配置 | 第42页 |
·光纤光栅传感器 | 第42页 |
·中心站和子站功能 | 第42-44页 |
·光纤光栅技术特点 | 第44-45页 |
·数据采集及发送 | 第45-46页 |
·数据采集过程控制 | 第45-46页 |
·数据发送过程控制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6.龙口矿区北皂煤矿防止海水溃入预警系统 | 第47-70页 |
·海域H2101工作面概况 | 第47-50页 |
·防止海水溃入预警系统 | 第50-54页 |
·对指标体系的监测 | 第54-57页 |
·水压监测 | 第54-55页 |
·水温监测 | 第55-56页 |
·水量监测 | 第56页 |
·水质监测 | 第56-57页 |
·指标体系阈值的确定 | 第57-64页 |
·水质预警阈值确定 | 第57-63页 |
·水压预警阈值确定 | 第63页 |
·其他预警阈值确定 | 第63-64页 |
·系统试运行 | 第64-68页 |
·H2101工作面开采期间的水质监测 | 第64-67页 |
·H2101工作面开采期间的水情监测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7.预警系统在祁东煤矿的应用 | 第70-90页 |
·祁东煤矿概况 | 第70-76页 |
·矿井自然地理概述 | 第70-71页 |
·矿井设计和生产概况 | 第71页 |
·矿井地层及含煤地层 | 第71-73页 |
·矿井松散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简述 | 第73-76页 |
·7130工作面概况 | 第76-79页 |
·7130工作面水质特征 | 第79-83页 |
·阳离子变化趋势 | 第80-81页 |
·阴离子变化趋势 | 第81-82页 |
·其他测试项目变化趋势 | 第82-83页 |
·预警系统在祁东煤矿7130工作面的运用 | 第83-89页 |
·系统安装与调试 | 第83页 |
·系统试运行情况 | 第83-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8.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0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 第90-9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