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一章 回指研究综述 | 第11-30页 |
| ·回指与回指研究 | 第11-17页 |
| ·回指及回指消解 | 第11-13页 |
| ·回指的语言学研究 | 第13-15页 |
| ·回指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语篇理解模型背景下的回指研究 | 第15-17页 |
| ·回指和语篇理解 | 第17-30页 |
| ·回指和语篇连贯 | 第17-19页 |
| ·回指与语篇理解研究 | 第19-21页 |
| ·回指与语篇理解的基本模型 | 第21-30页 |
| 第二章 话题、话题链与话题连续性 | 第30-34页 |
| ·话题 | 第30-31页 |
| ·话题链 | 第31页 |
| ·话题连续和不连续 | 第31-34页 |
| ·话题连续 | 第32页 |
| ·话题转移或不连续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汉语零形回指研究及思考 | 第34-45页 |
| ·零形回指的涵义 | 第34页 |
| ·零形回指的类型 | 第34-35页 |
| ·零形回指的判断标准 | 第35页 |
| ·汉语零形回指研究 | 第35-37页 |
| ·汉语中零形回指的一些实例: | 第35-36页 |
| ·汉语零形回指的某些特点 | 第36-37页 |
| ·汉语是零形回指的语言 | 第37-41页 |
| ·汉语零形回指问题与汉民族思维特点 | 第41-45页 |
| ·汉语是偏重"意合"的语言 | 第42-43页 |
| ·汉语是"主题显要"的语言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本研究的内容与考虑 | 第45-51页 |
| ·已有汉语回指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某些局限 | 第45-46页 |
| ·对汉语回指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没有系统涉及零形回指 | 第45-46页 |
| ·已有汉语回指研究没有引入话题因素 | 第46页 |
| ·本研究的内容与考虑 | 第46-51页 |
| ·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现实性 | 第46-47页 |
| ·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时间进程 | 第47-49页 |
| ·汉语零形回指消解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51-53页 |
| ·研究目的 | 第51页 |
| ·研究假设 | 第51-52页 |
| ·为什么研究主语位置上的第三人称零形回指?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第53-74页 |
| ·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现实性 | 第53-62页 |
| ·实验1 话题连续情况下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现实性 | 第53-56页 |
| ·实验2 话题不连续情况下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现实性 | 第56-58页 |
| ·研究一讨论 | 第58-62页 |
| ·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时间进程 | 第62-69页 |
| ·实验3 话题连续情况下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时间进程 | 第63-65页 |
| ·实验4 话题不连续情况下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时间进程 | 第65-67页 |
| ·研究二讨论 | 第67-69页 |
| ·汉语零形回指消解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 第69-74页 |
| 第七章 总讨论与结论 | 第74-84页 |
| ·总讨论 | 第74-78页 |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第78-81页 |
| ·实验材料的问题 | 第78-79页 |
| ·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的问题 | 第79页 |
| ·"回指链"是思考汉语回指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 第79-81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 第81-82页 |
| ·简要的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附录 | 第92-110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