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于都概况 | 第9-14页 |
| ·气候 | 第9-12页 |
| ·地貌概况 | 第12-13页 |
| ·水源 | 第13页 |
| ·土壤 | 第13-14页 |
| 2 赣南及于都柑橘发展意义与现状 | 第14-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充分利用于都自然资源的需要 | 第14页 |
| ·优化赣南柑桔生产品种结构的需要 | 第14页 |
|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 第14页 |
| ·发展脐橙产业,对推进赣南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14-15页 |
| ·发展脐橙生产,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第15页 |
| ·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效益凸显 | 第15-16页 |
| ·标准化生产不断普及,果品安全质量逐步提高 | 第16页 |
| ·销售市场不断拓展,“赣南脐橙”品牌日益知名 | 第16页 |
| ·民间合作密切广泛,产业支撑日益牢固 | 第16-18页 |
| 3 于都柑橘产业发展的优势 | 第18-37页 |
| ·静态比较优势分析 | 第18-23页 |
| ·自然资源优势 | 第18-20页 |
| ·区位优势 | 第20-21页 |
| ·劳动力资源优势 | 第21页 |
| ·品质优势 | 第21-22页 |
| ·效益优势 | 第22-23页 |
| ·品牌优势 | 第23页 |
| ·动态比较优势分析 | 第23-37页 |
| ·技术革新优势 | 第23-35页 |
| ·规模与成本优势 | 第35-36页 |
| ·市场潜力优势 | 第36-37页 |
| 4 于都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40页 |
| ·产业基地的规模化开发速度缓慢 | 第37页 |
| ·政府缺乏坚定性 | 第37页 |
| ·农民存在观望性 | 第37页 |
| ·山地流转难度大 | 第37页 |
| ·资金投入不足 | 第37页 |
| ·产业链条松散,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 第37-38页 |
| ·产业化意识不强 | 第37-38页 |
| ·品种结构不合理,熟期集中 | 第38页 |
| ·单产低,商品果率不高,效益不理想 | 第38页 |
| ·技术人员缺乏 | 第38页 |
| ·产业加工基础薄弱,影响产业做大做强 | 第38-40页 |
| ·果品产后处理能力有限 | 第38页 |
| ·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市场面小 | 第38-39页 |
| ·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 第39-40页 |
| 5 于都柑橘产业发展对策 | 第40-47页 |
| ·科学规划,示范带动 | 第40-43页 |
| ·科学规划 | 第40-42页 |
| ·搞活流转 | 第42-43页 |
| ·高标准建园 | 第43页 |
|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 第43-44页 |
| ·引进人才,注重科技 | 第44-45页 |
| ·开展品质技术攻关,建立奖励机制 | 第44页 |
|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人才培训力度 | 第44页 |
| ·在产业内部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人才测评、考核、选用机制 | 第44页 |
| ·要加强与国际国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的合作 | 第44-45页 |
| ·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对果农的技术培训、技术普及力度 | 第45页 |
| ·健全体系,确保效益 | 第45-47页 |
| ·建好良种繁育体系 | 第45页 |
| ·建立病虫害预防监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 | 第45页 |
| ·实施质量标准体系 | 第45-46页 |
| ·建强技术推广体系 | 第46页 |
| ·建立采后处理体系 | 第46页 |
| ·建好市场营销体系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