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

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9-17页
 一、选题的缘由及其意义第9-11页
 二、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三、基本思路、重难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第15-17页
序论 时代诊断:现代知识谱系中的承认理论第17-37页
 第一节 “破碎的社会世界”与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困境第17-21页
 第二节 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演进:从福柯、哈贝马斯到霍耐特第21-30页
  一、福柯权力理论与“非理性”的斗争第21-23页
  二、权力批判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理解范式第23-25页
  三、“为承认而斗争”与霍耐特时代诊断的新思路第25-30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救赎式批判:从“劳动范式”到“承认范式”第30-37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种救赎式批判第31-33页
  二、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劳动”概念第33-35页
  三、道德冲突:从“劳动范式”到“承认范式”第35-37页
第一章 自我与他者:承认的奔体论分析第37-63页
 第一节 承认:自我在他者中的存在第37-43页
  一、“自我”第38-39页
  二、“自我”在他者中的存在第39-41页
  三、普遍化的他者第41-43页
 第二节 承认的历史第43-53页
  一、特殊性承认第43-50页
  二、普遍性承认第50-53页
 第三节 现代性语境中的承认第53-63页
  一、承认的现代性特质第54-61页
  二、现代性承认范式的内在紧张第61-63页
第二章 实践自我关系:现代社会承认的类型学构建第63-96页
 第一节 对耶拿时期黑格尔“承认学说”的社会心理学改造第63-74页
  一、黑格尔的主体间性理论: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参照框架第63-67页
  二、“精神”:黑格尔意识哲学视域中的承认理论第67-70页
  三、黑格尔“承认学说”的当代哲学视野第70-74页
 第二节 承认的关系结构第74-92页
  一、承认模式的“三分法”的理据第74-78页
  二、爱第78-84页
  三、法律承认第84-89页
  四、社会重视第89-92页
 第三节 承认的正义潜能第92-96页
  一、“分界”:承认关系的内在互动逻辑第93-94页
  二、个性化与社会整合:社会道德发展的双重标准第94-95页
  三、承认与社会冲突的道德评判第95-96页
第三章 完整性与不敬: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第96-123页
 第一节 人的完整性与不敬:承认的经验现象学第96-103页
  一、做“完整的人”:一种道德哲学主题第96-97页
  二、“不敬”:承认关系的否定等价物第97-102页
  三、羞耻:“不敬”的道德情感反应第102-103页
 第二节 社会冲突的现代性存在第103-111页
  一、社会斗争的经验模式第104-106页
  二、社会斗争的政治哲学界定第106-107页
  三、不敬:社会冲突的动力学第107-111页
 第三节 社会冲突的双重逻辑:马克思与霍耐特第111-123页
  一、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第112-115页
  二、回到马克思:社会冲突的物质逻辑和道德逻辑第115-120页
  三、现实与超越:社会斗争的政治哲学展望第120-123页
第四章 社会斗争:承认的主体实践方式与承认能力第123-140页
 第一节 社会斗争的存在论前提第123-126页
  一、一致与冲突:社会秩序如何可能?第123-124页
  二、承认关系的扩展:“主我”的再创造功能第124-126页
 第二节 利益表达:社会斗争的社会功能分析第126-131页
  一、“不公正的道德意识”第126-127页
  二、社会控制:“不公正意识”表达的可能性空间第127-129页
  三、道德实践冲突:阶级斗争是否“失效”?第129-131页
 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承认本质第131-140页
  一、政治参与的社会文化分析第131-134页
  二、承认能力的两个层次:道德能力与公民能力第134-140页
第五章 承认正义:承认视域中的社会道德秩序第140-172页
 第一节 好的生活:承认的伦理维度第140-146页
  一、从道德到伦理第140-142页
  二、德性生活第142-144页
  三、积极生活第144-146页
 第二节 承认正义:社会正义的规范诉求第146-164页
  一、霍耐特:承认的规范一元论第146-154页
  二、弗洛泽:承认和分配并重的复合正义论第154-157页
  三、霍耐特和弗洛泽的争论第157-160页
  四、文化承认的可能第160-164页
 第三节 罗尔斯与霍耐特:递进的政治正义论?第164-172页
  一、自由主义的限制:关于社群主义的政治伦理讨论第164-169页
  二、后自由主义:霍耐特承认正义论的政治哲学展望第169-172页
尾言: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承认”问题第172-17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75-185页
后记第185-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研究
下一篇:Deep Web信息集成若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