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并联机构刚度特性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9-13页
   ·并联机构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4-15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本章小结第15-17页
第二章 并联机构的刚度矩阵及刚度映射第17-25页
   ·刚度的概念第17页
   ·基于守恒协调转换的并联机构的刚度矩阵第17-24页
     ·典型并联机构的结构形式第17-20页
     ·并联机构的刚度矩阵第20-22页
     ·研究并联机构刚度特性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第22-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刚度特性分析第25-45页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运动学解析第25-28页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雅可比矩阵第28页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刚度矩阵第28-29页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刚度映射第29-42页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结构参数第29-30页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第30-32页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刚度映射分析第32-42页
   ·3-PRR平面并联机构的刚度特性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刚度特性分析第45-71页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运动学解析第45-48页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雅可比矩阵第48-49页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刚度矩阵第49-51页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刚度映射第51-61页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结构参数第51-52页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第52-54页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刚度映射分析第54-61页
   ·6-SPS空间并联机构的刚度特性第61-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S公司新产品开发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大连市金保工程信息系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