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的背景与选题来源 | 第10-1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企业环境管理的历史演进 | 第19-23页 |
| ·企业环境管理的内涵 | 第19-20页 |
| ·企业环境管理的发展阶段 | 第20-23页 |
| ·被动型和反应型环境管理阶段 | 第20-21页 |
| ·防范型和协调型环境管理阶段 | 第21页 |
| ·主动型环境管理阶段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日本企业的环境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9页 |
| ·日本企业环境管理的实践 | 第23-25页 |
| ·环保工作职业化强化企业环境管理 | 第23-24页 |
| ·以大企业为中心,行政管制与自主经营并举 | 第24页 |
| ·构筑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 第24-25页 |
| ·日本企业环境管理的特点 | 第25-26页 |
| ·对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启示 | 第26-29页 |
| 第四章 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 | 第29-35页 |
| ·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 | 第29-30页 |
| ·缺乏环保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意识 | 第29页 |
| ·环境管理被动,方法单一 | 第29-30页 |
| ·污染防治仍以末端治理为主 | 第30页 |
| ·企业环保投资不足,效益低 | 第30页 |
| ·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5页 |
| ·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必然性认识不足 | 第30-31页 |
| ·环保目标不明确,组织机构缺位 | 第31-32页 |
| ·企业环境管理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 第32页 |
| ·企业环境管理的资金不足 | 第32-33页 |
| ·法律法规保障不完善 | 第33-34页 |
| ·消费者绿色需求不足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企业自身完善环境管理的对策 | 第35-51页 |
| ·明确构建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 ·传统管理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35页 |
| ·环境管理是企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 第35-36页 |
| ·建立企业绿色文化 | 第36-39页 |
| ·企业绿色文化的功能 | 第36-37页 |
| ·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 第37-39页 |
| ·制定环境管理战略 | 第39-41页 |
| ·环境管理战略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 第39-40页 |
| ·制定环境战略的原则 | 第40-41页 |
| ·制定科学的环境战略目标 | 第41页 |
| ·导入ISO14000环境管理制度 | 第41-44页 |
| ·ISO14000环境管理制度的原则与特点 | 第41-42页 |
| ·导入ISO14000的意义 | 第42-43页 |
| ·导入ISO14000的策略 | 第43-44页 |
| ·实行绿色供产销 | 第44-51页 |
| ·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 第44-46页 |
| ·开展清洁生产 | 第46-48页 |
| ·推行绿色营销 | 第48-51页 |
| 第六章 政府推动企业环境管理的对策 | 第51-62页 |
| ·完善环境法制建设 | 第51-53页 |
| ·完善环境法体系 | 第51-52页 |
| ·加大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 第52-53页 |
| ·增强服务意识,促进环境执法监督 | 第53页 |
| ·建设环境经济制度,以市场化机制推进企业环境管理 | 第53-57页 |
| ·建立资源环境成本内部化制度 | 第54-55页 |
| ·以市场化机制给予企业设施和资金支持 | 第55-56页 |
|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促进市场需求 | 第56-57页 |
| ·推行ISO14000和清洁生产 | 第57-59页 |
| ·利用市场机制推行ISO14000认证 | 第57-58页 |
| ·制度创新推进清洁生产 | 第58-59页 |
| ·强化技术和人才保障 | 第59-60页 |
| ·推动技术创新 | 第59-60页 |
| ·建立企业监督员制度 | 第60页 |
| ·广泛开展环境教育,营造社会环保氛围 | 第60-62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