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论 激流险滩处的思考 | 第9-16页 |
| (一) 题解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6页 |
| 一、1940-1947期刊篇目中“宪政”、“民主”使用频率的分析 | 第16-25页 |
| (一) 使用材料的简要说明 | 第16-17页 |
| (二) 理论预设 | 第17-19页 |
| (三) “宪政”、“民主”频率变化所反映出的现象 | 第19-25页 |
| 二、“宪政、“民主”表达者和载体的政治背景分析 | 第25-34页 |
| (一) “宪政”的表达者与载体 | 第25-29页 |
| (二) “民主”的表达者与载体 | 第29-30页 |
| (三) 表达者与载体的比较 | 第30-34页 |
| 三、“宪政”何为? | 第34-46页 |
| (一) 作为建国目标的“宪政” | 第34-36页 |
| (二) 作为政治动员工具的“宪政” | 第36-38页 |
| (三) 作为制宪实践的“宪政” | 第38-41页 |
| (四) 作为消解“民主”诉求手段的宪政 | 第41-46页 |
| 四、“民主”何为? | 第46-55页 |
| (一) 通过“民主”质疑“法统” | 第46-50页 |
| (二) 通过“民主”表达权利 | 第50-55页 |
| 结语 “宪政”与“民主”:曲调未谐的变奏 | 第55-65页 |
| (一) 背离性背后的同一性 | 第55-59页 |
| (二) 同一性背后的中国秩序建构问题 | 第59-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