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时代背景 | 第9页 |
·理论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西方国家区域政府合作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关中—天水经济区现状综述 | 第16-17页 |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7-18页 |
·选题的创新 | 第17-18页 |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8页 |
·难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府际合作的关系 | 第20-22页 |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规律 | 第20-21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与府际合作的关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重复建设 | 第22页 |
·产业结构趋同 | 第22页 |
·区域环境恶化 | 第22-23页 |
·区域内各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 第23页 |
·政府间合作动力不足 | 第23-24页 |
·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行政区划制度下的地方保护主义 | 第24页 |
·追求政绩下的盲目投资 | 第24-25页 |
·区域公共事务治理的"政府失灵"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府际合作 | 第26-31页 |
·我国经济区府际合作现状 | 第26-30页 |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政府合作 | 第26-27页 |
·"泛珠三角"区域政府合作 | 第27-28页 |
·成渝经济区政府合作模式 | 第28-29页 |
·环渤海经济区政府合作 | 第29页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府际合作 | 第29-30页 |
·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府际合作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研究 | 第31-49页 |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关天经济区现状概述 | 第31页 |
·发展机遇和经济发展目标 | 第31-33页 |
·关中—天水经济区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的路径选择 | 第33-36页 |
·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间合作的必要条件 | 第36-38页 |
·互惠原则是地方政府合作的前提条件 | 第36-37页 |
·地方政府应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 第37页 |
·地方政府应依法行政,明确合作的范围 | 第37-38页 |
·加大合作宣传力度,呼吁经济区各界参与 | 第38页 |
·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的基础 | 第38-39页 |
·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合作的动力分析 | 第39-42页 |
·内生动力 | 第40页 |
·牵引力 | 第40-41页 |
·助推力 | 第41页 |
·支撑力 | 第41页 |
·缓冲力 | 第41-42页 |
·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 | 第42-49页 |
·做大做强西安 | 第42-43页 |
·经济区各市区主动接轨西安 | 第43页 |
·各层级政府间展开合作 | 第43页 |
·依法行政,统筹建立统一市场 | 第43-44页 |
·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寻求突破发展 | 第44-46页 |
·建立制度化的区域政府合作协调机制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