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豆豉的研究概况 | 第9-14页 |
| ·豆豉的历史渊源 | 第9-10页 |
| ·传统调味品 | 第9页 |
| ·传统中药 | 第9-10页 |
| ·豆豉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 第10-13页 |
| ·豆豉纤溶酶 | 第11页 |
| ·抗菌素 | 第11页 |
| ·大豆异黄酮 | 第11页 |
| ·褐色色素 | 第11-12页 |
| ·大豆多肽类 | 第12页 |
| ·大豆皂甙 | 第12页 |
| ·功能性低聚糖 | 第12页 |
| ·矿物质和维生素 | 第12-13页 |
| ·开发高溶栓活性豆豉的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开发高溶栓活性豆豉的立题背景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高溶栓活性豆豉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 | 第14-20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4-1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7-19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产生菌的初筛 | 第17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产生菌的复筛 | 第17-18页 |
| ·菌种鉴定 | 第18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产生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18-19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产生菌遗传稳定性的测定 | 第19页 |
| ·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高溶栓活性豆豉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0-28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高溶栓活性豆豉抗氧化性的研究 | 第28-35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31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提取物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31-32页 |
| ·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提取物中酚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的关系 | 第33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33-34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提取物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高溶栓活性豆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研究 | 第35-40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挥发性化合物总离子流色谱图 | 第35-38页 |
| ·高溶栓活性豆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论文总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