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审部门设置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实际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5-20页 |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 第17-19页 |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与盈余管理概述 | 第22-45页 |
·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概述 | 第22-38页 |
·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功能 | 第22-27页 |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互动分析 | 第27-35页 |
·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安排 | 第35-38页 |
·盈余管理概述 | 第38-41页 |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 第40-41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情况 | 第41-44页 |
·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对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内审部门设置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5-64页 |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评述及选择 | 第45-50页 |
·具体项目法 | 第45页 |
·分布检测法 | 第45-46页 |
·应计利润分离法 | 第46-50页 |
·研究方法设计 | 第50-51页 |
·研究假设 | 第51-53页 |
·设置内审部门与盈余管理 | 第51-52页 |
·内审部门隶属机构与盈余管理 | 第52-53页 |
·样本选取、数据整理与描述 | 第53-57页 |
·样本选取 | 第53页 |
·样本整理与描述 | 第53-55页 |
·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模型构建 | 第57-59页 |
·变量定义 | 第57页 |
·设置内审部门与盈余管理 | 第57-58页 |
·内审部门隶属机构与盈余管理 | 第58-59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设置内审部门与盈余管理 | 第59-61页 |
·内审部门隶属机构与盈余管理 | 第61-62页 |
·研究结论与分析 | 第62-64页 |
·设置内审部门与盈余管理 | 第62-63页 |
·内部审计部门隶属机构与盈余管理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议 | 第64-69页 |
·制定、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规范 | 第64-65页 |
·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 | 第65-66页 |
·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与范畴 | 第66页 |
·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 | 第66-67页 |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群体结构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9-7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9页 |
·本文局限性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