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1页 |
引言 | 第21-27页 |
一、研究价值与理论意义 | 第21-24页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第一章 外交保护引论 | 第27-50页 |
第一节 外交保护的概念和历史演进 | 第27-35页 |
一、外交保护(diplomatic protection)的概念 | 第27-30页 |
二、外交保护的历史演进 | 第30-35页 |
第二节 外交保护的性质 | 第35-39页 |
一、外交保护是国家主权行为,是国家公权力的体现 | 第35-36页 |
二、外交保护不同于一般的代理行为 | 第36页 |
三、外交保护不同于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中的代位求偿权 | 第36-39页 |
第三节 外交保护的对象 | 第39-44页 |
一、自然人 | 第39-40页 |
二、法人 | 第40-44页 |
第四节 外交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44-50页 |
一、国家责任制度 | 第44-48页 |
二、属人管辖权原则 | 第48-50页 |
第二章 外交保护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 第50-85页 |
第一节 外交保护与外交庇护的比较 | 第50-52页 |
一、庇护的概念 | 第50-51页 |
二、外交庇护 | 第51页 |
三、外交保护与外交庇护之区别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比较 | 第52-62页 |
一、领事保护的概念 | 第53页 |
二、领事保护的内容 | 第53-58页 |
三、外交保护权利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58-61页 |
四、领事保护与外交保护(包括一般的外交交涉)的关系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外交保护与国际组织职能保护的关系 | 第62-71页 |
一、国际组织职能保护的概念 | 第62-63页 |
二、国际法院1949 年损害赔偿咨询意见——国际组织职能保护的实践问题 | 第63-65页 |
三、国际组织职能保护与外交保护的区别 | 第65-66页 |
四、国际组织职能保护与外交保护的冲突 | 第66-71页 |
五、一点补充和说明——关于一国针对一国际组织行使外交保护的权利. | 第71页 |
第四节 船旗国或飞行器的登记国对船员或机组人员的保护 | 第71-78页 |
一、船旗国对船员可以实行保护 | 第72-75页 |
二、本规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2 条的关系 | 第75-76页 |
三、其他人员是否适用本规则 | 第76-77页 |
四、结论 | 第77-78页 |
第五节 外交保护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的比较 | 第78-85页 |
一、外交保护方式与国际人权机制的比较 | 第78-81页 |
二、与国际投资领域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的比较 | 第81-85页 |
第三章 外交保护的实施条件 | 第85-124页 |
第一节 国籍原则 | 第85-91页 |
一、国籍的概念 | 第85-87页 |
二、持续国籍原则 | 第87-88页 |
三、双重国籍外交保护权冲突的解决——实际国籍原则 | 第88-91页 |
四、股东国籍与公司国籍冲突的解决 | 第91页 |
第二节 实际损害原则 | 第91-101页 |
一、外国人待遇的范围 | 第91-94页 |
二、外国人待遇的标准 | 第94-98页 |
三、外国人待遇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之争 | 第98-101页 |
四、《外交保护条款草案》对“外国人待遇”的态度与立场 | 第101页 |
第三节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 第101-116页 |
一、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含义 | 第101-102页 |
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合理性分析 | 第102-105页 |
三、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具体要求及其例外 | 第105-111页 |
四、对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挑战和相关实践 | 第111-115页 |
五、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发展趋势 | 第115-116页 |
第四节 “干净的手”原则 | 第116-124页 |
一、“干净的手”原则(clean-hands doctrine)的概念 | 第116-118页 |
二、“干净的手”原则适用于国家间的争端 | 第118-120页 |
三、“干净的手”原则不适用于外交保护 | 第120-122页 |
四、“干净的手”原则是否应列入《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 第122-124页 |
第四章 法人外交保护的特别问题 | 第124-141页 |
第一节 公司的国籍问题 | 第125-129页 |
一、公司国籍的确定 | 第125-128页 |
二、公司的持续国籍 | 第128-129页 |
第二节 股东的保护问题 | 第129-135页 |
一、由公司国籍国行使 | 第130-132页 |
二、由股东国籍国行使 | 第132-135页 |
第三节 卡尔沃主义与外交保护权的行使 | 第135-141页 |
一、卡尔沃主义的起源 | 第135页 |
二、卡尔沃条款的内容 | 第135-136页 |
三、卡尔沃条款的国际法效力 | 第136-138页 |
四、卡尔沃主义与外交保护权 | 第138-139页 |
五、对卡尔沃主义前景的展望 | 第139-141页 |
第五章 外交保护的实施方式与程序 | 第141-154页 |
第一节 程序的提起必须以和平方式为之 | 第141-143页 |
一、武力行使外交保护的违法性 | 第141页 |
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 第141-142页 |
三、外交保护的提起必须以和平方式为之 | 第142-143页 |
第二节 实施外交保护的具体方式 | 第143-145页 |
一、帮助和协助 | 第143-144页 |
二、交涉 | 第144页 |
三、抗议 | 第144-145页 |
四、国际求偿 | 第145页 |
第三节 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和判决 | 第145-149页 |
一、当事者的范围 | 第145-146页 |
二、案件的管辖形式 | 第146-148页 |
三、国际法院的判决 | 第148-149页 |
第四节 外交保护的法律后果 | 第149-154页 |
一、英国的相关实践 | 第149-150页 |
二、美国的相关实践 | 第150-151页 |
三、法国的相关实践 | 第151页 |
四、国际法委员会的观点 | 第151-152页 |
五、小结 | 第152-154页 |
第六章 外交保护的发展势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154-180页 |
第一节 联大对外交保护的立法概况 | 第154-161页 |
一、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对外交保护的立法进程 | 第154-158页 |
二、对外交保护现有国际立法的评述 | 第158-161页 |
第二节 外交保护发展的国际环境 | 第161-168页 |
一、和谐世界的理念 | 第161-165页 |
二、经济全球化 | 第165-168页 |
第三节 外交保护的发展势态 | 第168-172页 |
一、法典化发展趋向 | 第168页 |
二、主权不可忽视 | 第168-170页 |
三、领事保护逐渐发展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外交保护 | 第170-172页 |
第四节 中国政府对外交保护的立场和实践 | 第172-180页 |
一、中国政府对外交保护的立场 | 第172-175页 |
二、中国政府关于外交保护的实践 | 第175-177页 |
三、外交保护的发展势态对我国的启示 | 第177-180页 |
结语 | 第180-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9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6-197页 |
后 记 | 第197-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