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和贡献、“民工荒”的内涵及其出现 | 第12-19页 |
·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 第12-16页 |
·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 第13页 |
·拉动内需 | 第13页 |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第13-14页 |
·形成输出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14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第14-15页 |
·对民工输入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第15页 |
·农民工流动对提高其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 第15页 |
·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 第15-16页 |
·“民工荒”的内涵及其出现 | 第16-19页 |
·“民工荒”的内涵 | 第16页 |
·“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历史回顾 | 第16-19页 |
3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 | 第19-22页 |
·刘易斯模型 | 第19页 |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第19-20页 |
·乔根森模型 | 第20-21页 |
·托达罗模型 | 第21-22页 |
·其他理论 | 第22页 |
·“民工荒”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22-28页 |
·关于“民工荒”现象的各界评说 | 第22-25页 |
·“民工荒”现象的原因论 | 第25-28页 |
4 “民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 | 第28-45页 |
·“民工荒”原因的微观层面分析——农民工个人劳动力供给 | 第28-36页 |
·农民工市场主体的变化 | 第28-30页 |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 第30-32页 |
·农民工个人劳动供给决策角度分析“民工荒”原因 | 第32-36页 |
·“民工荒”原因的宏观层次分析 | 第36-45页 |
·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理论解析 | 第36-38页 |
·农民工市场劳动力供给分析 | 第38-41页 |
·农民工市场劳动力需求分析 | 第41-43页 |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 第43-45页 |
5 “民工荒”的影响、趋势和对策 | 第45-56页 |
·“民工荒”带来的影响 | 第45-47页 |
·对农民工的影响 | 第45页 |
·对企业的影响 | 第45-46页 |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民工荒”的趋势 | 第47-48页 |
·“民工荒”的对策 | 第48-54页 |
·扩大农民工劳动力供给 | 第48-50页 |
·减少农民工劳动力需求 | 第50-52页 |
·调节农民工供求关系 | 第52-54页 |
·“民工荒”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 第54-56页 |
·重视产业梯度转移的作用 | 第54页 |
·重视农民工技能的提高 | 第54-56页 |
6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