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亲手犯的源起和实践 | 第1-11页 |
一、亲手犯的源起 | 第8-10页 |
二、亲手犯的立法与实践 | 第10-11页 |
第二部分 亲手犯的概念 | 第11-18页 |
一、亲手犯定义之疑惑 | 第11-12页 |
二、亲手犯存在之语境 | 第12-13页 |
三、亲手犯概念之确定 | 第13-18页 |
(一) “亲手实施犯罪” | 第13-16页 |
(二) 亲手犯是一种犯罪形态 | 第16-17页 |
(三) 亲手犯所指向的犯罪构成要件具有特别要素 | 第17-18页 |
第三部分 亲手犯的地位 | 第18-36页 |
一、亲手犯地位之理论纷争 | 第18-25页 |
(一) 间接正犯的地位纷争 | 第18-22页 |
(二) 亲手犯概念的存废之争 | 第22-25页 |
二、亲手犯地位之我见 | 第25-36页 |
(一) 亲手犯是正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5-34页 |
(二) 亲手犯的存在有利于维护构成要件的稳定性 | 第34-36页 |
第四部分 亲手犯的分类 | 第36-41页 |
一、纯正的亲手犯和不纯正的亲手犯 | 第36-38页 |
(一) 洛克新所提倡的纯正的亲手犯与不纯正的亲手犯 | 第36-37页 |
(二) 恩格尔幸(Englshing)所提倡的纯正亲手犯与不纯正亲手犯 | 第37-38页 |
(三) 事实上的亲手犯与规范上的亲手犯 | 第38页 |
二、广义的亲手犯与狭义的亲手犯 | 第38-39页 |
三、形式的亲手犯与实质的亲手犯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