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互文性理论的生成空间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前历史 | 第10-14页 |
第二节 词语的诞生—克里斯蒂娃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概念的嬗变:互文性理论面面观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传统文学空间的互文性理论观照 | 第18-33页 |
第一节 传统文论中的互文性与独创性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互文性理论 | 第21-24页 |
第三节 比较诗学视阈下的互文性理论 | 第24-29页 |
第四节 原型批评与互文性理论 | 第29-33页 |
第三章 赛博空间下的互文性透视 | 第33-41页 |
第一节 西方文论的空间转向 | 第33-36页 |
第二节 赛博空间:超文本与泛互文性 | 第36-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一) 中文译著 | 第45页 |
(二) 中文专著 | 第45-46页 |
(三) 中文论文 | 第46页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