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意象派诗歌衰败的原因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 绪言 | 第6-7页 |
| 第1章 意象派诗歌产生的背景 | 第7-12页 |
| ·意象派之前的英国诗坛状况 | 第7-8页 |
| ·意象派之前的美国诗坛的状况 | 第8-9页 |
| ·意象派的兴起 | 第9-12页 |
| 第2章 愈象派诗学理论分析 | 第12-21页 |
| ·文学观念上对浪漫主义的继承 | 第12-13页 |
| ·“意象”的定义与直觉主义 | 第13-16页 |
| ·直觉主义 | 第13-15页 |
| ·语言的局限性 | 第15-16页 |
| ·创作手法 | 第16-21页 |
| ·创作手法的提出 | 第16-18页 |
| ·语言上的使用 | 第18-19页 |
| ·修辞手法的运用 | 第19-20页 |
| ·其它 | 第20-21页 |
| 第3章 意象派诗歌衰败的原因 | 第21-52页 |
| ·东方诗歌理论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误译 | 第22-25页 |
| ·韵律的消失 | 第23-24页 |
| ·对汉字的误解 | 第24-25页 |
| ·理论上的局限性 | 第25-29页 |
| ·意象诗的魅力 | 第25-27页 |
| ·过分强调意象的局限性 | 第27-29页 |
| ·整体审美效果精而不厚 | 第29-31页 |
| ·对于意象的刻画过于精确 | 第31-33页 |
| ·主题不能反映出时代之精神 | 第33-37页 |
| ·诗歌晦涩难懂 | 第37-39页 |
| ·仅仅满足客体的感官呈现 | 第39-42页 |
| ·意象组合方面的缺陷 | 第42-52页 |
| ·意象组合于诗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 ·诗中意象并置的缺陷 | 第43-49页 |
| ·意象的叠加 | 第49-52页 |
| 结语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60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0-61页 |
| 详细摘要 | 第6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