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开征收房地产保有财产税的意义 | 第10-19页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税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0-13页 |
一、我国房地产税收的发展历史 | 第10-12页 |
二、我国现有房地产税制体系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问题 | 第13-16页 |
一、各个征税环节税负分布不合理 | 第13-14页 |
二、内外税制不统一 | 第14页 |
三、征税范围过窄 | 第14-15页 |
四、计税依据不合理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征收房地产保有财产税的必要性 | 第16-19页 |
一、完善房地产税收体制的需要 | 第16页 |
二、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 第16-17页 |
三、可以减少居民住房投资需要 | 第17-18页 |
四、调节房地产市场结构的需要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房地产保有财产税收的国际比较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国外(地区)房地产保有财产税收情况介绍 | 第19-22页 |
一、美国的财产税 | 第19-20页 |
二、英国的住房财产税 | 第20页 |
三、香港的差饷 | 第20-21页 |
四、法国的不动产税和住宅税 | 第21页 |
五、加拿大的财产税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相关经验及启示 | 第22-27页 |
一、各国(地区)房地产税收偏重于保有环节 | 第22页 |
二、房地产保有财产税在各国地方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 第22-23页 |
三、各国(地区)房地产保有财产税的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四、健全的房地产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房地产保有财产税理论分析 | 第27-36页 |
第一节 房地产保有财产税的理论依据 | 第27-30页 |
一、公共经济学观点 | 第27-28页 |
二、房地产经济学观点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税收负担理论 | 第30-32页 |
一、税收的公平原则 | 第30-31页 |
二、税收的效率原则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财产税新论和收益论 | 第32-34页 |
一、财产税收益论 | 第32-33页 |
二、财产税新论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我国房地产产权特性对房地产保有财产税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开征房地产保有财产税的基本设想 | 第36-47页 |
第一节 征税的基本要素 | 第36-37页 |
一、征税基本要素介绍 | 第36页 |
二、税率、税基、税额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房地产保有财产税课税对象范围研究 | 第37-40页 |
一、课税对象范围的确定 | 第37页 |
二、居民住宅纳入房地产保有财产税征税范围的思考 | 第37-40页 |
第三节 税率、起征点、减免措施的确定 | 第40-44页 |
一、税率 | 第40-42页 |
二、起征点 | 第42-43页 |
三、减免措施 | 第43-44页 |
第四节 课税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44-47页 |
一、市场法 | 第45页 |
二、收益法 | 第45-46页 |
三、成本法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征税的影响及相关配套措施 | 第47-53页 |
第一节 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一、房地产保有财产税开征前的情况分析 | 第47-48页 |
二、房地产保有财产税开征后的情况分析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一、对居民收入储蓄产生的影响 | 第49页 |
二、对居民心理产生的影响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50-53页 |
一、完善房地产产权管理制度 | 第50页 |
二、健全房地产课税评估制度 | 第50-51页 |
三、建立房地产保有财产税法律体系 | 第51页 |
四、建立以纳税评估为基础的新型征管模式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