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

引言第1-12页
一、研究综述第12-25页
 (一) 对单亲家庭的研究第12-18页
  1. 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2. 国外关于单亲家庭的研究状况第13-17页
  3. 当前中国单亲家庭的研究状况第17-18页
 (二)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第18-25页
  1. 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研究第18-20页
  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进展第20-24页
  3. 研究发展趋势第24-25页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第25-26页
 (一) 研究目的第25页
 (二) 研究假设第25-26页
三、研究方法及程序第26-28页
 (一) 研究对象第26页
 (二) 研究工具第26-28页
  1. 调查方法及测量方法第26-28页
 (三) 研究程序第28页
  1. 统一主试和指导语第28页
  2. 统计分析第28页
四、研究结果第28-46页
 (一) MHT检验结果分析第28-31页
  1. 单、双亲家庭组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第28页
  2. 单、双亲家庭组青少年心理问题因子比较第28-29页
  3. 单亲家庭健康组与双亲家庭青少年 MHT各因子比较第29-30页
  4. 单亲家庭组监护人及其文化水平对青少年 MHT的影响第30-31页
 (二) SEI检验结果分析第31-32页
  1. 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组青少年 SEI得分比较第31页
  2. 单、双亲家庭健康组与问题组青少年的SEI差异比较第31-32页
  3. 单亲家庭监护人及其文化水平对青少年 SEI的影响分析第32页
  4. 单亲家庭青少年 MHT因子与自尊发展的相关分析第32页
 (三) SDS检验结果分析第32-34页
  1. 单、双亲家庭青少年 SDS检出率及其比较第32-33页
  2. 单、双亲家庭健康组青少年与问题组青少年 SDS的比较分析第33页
  3. 单亲家庭监护人性别及其文化水平对青少年 SDS的影响分析第33页
  4. 单亲家庭组青少年 SDS与、MHT、SEI的相关分析第33-34页
 (四) EMBU.检验结果第34-46页
  1. 单、双亲家庭青少年 EMBU分值的检验第34页
  2. 单亲父母文化水平差异对青少年教养方式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3. 单亲家庭健康组和问题组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第35页
  4. 不同自尊水平青少年的单亲家庭教养方式比较第35-36页
  5. 不同抑郁水平青少年的单亲家庭教养方式的比较第36-37页
  6. 单亲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第37-39页
  7.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第39-40页
  8. 单、双亲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类型比较第40页
  9. 单亲家庭教养类型对子女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分析第40-41页
  10. 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41-44页
  11. 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因果模型第44-46页
五、分析与讨论第46-52页
 (一) 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第46-48页
  1. 单亲家庭青少年总体心理特征第46-47页
  2. 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特征第47页
  3. 父亲缺失与母亲缺失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第47-48页
 (二) 单亲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第48-49页
  1. 单亲家庭不良教养方式易形成青少年低自尊水平第48页
  2. 青少年低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第48-49页
 (三) 单亲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第49-51页
  1. 单亲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决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第49页
  2. 单亲家庭父母情感方式诱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取向第49-50页
  3. 单亲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第50-51页
 (四) 父母教养方式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归因第51-52页
六、结论与建议第52-54页
 (一) 结论第52页
 (二) 建议第52-54页
总结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第62-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EK作为共刺激因子对DC分化成熟的影响及其疫苗对Lewis肺癌抑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姚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