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论 | 第1-18页 |
|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2.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 3.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4. 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17-18页 |
| 第1章 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现状概述 | 第18-30页 |
| ·中小企业成为“走出去”战略主体的优势 | 第18-21页 |
| ·体制优势 | 第18页 |
| ·灵活的组织管理优势 | 第18-19页 |
| ·特殊的技术优势 | 第19-20页 |
| ·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 第20-21页 |
| ·中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开拓精神 | 第21页 |
|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障碍 | 第21-23页 |
| ·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融资难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 ·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原因 | 第23-25页 |
| ·从实际操作层面分析原因 | 第25-30页 |
| 第2章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国际(或地区)比较与借鉴 | 第30-41页 |
| ·美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 第30-34页 |
| ·商业银行贷款和贷款担保 | 第31页 |
| ·政府直接援助 | 第31-32页 |
| ·风险投资 | 第32-33页 |
| ·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 | 第33页 |
| ·专门针对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 | 第33-34页 |
| ·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 第34-37页 |
| ·政策性金融公库系统 | 第34-35页 |
| ·民间中小金融机构 | 第35页 |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35-36页 |
| ·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 | 第36页 |
| ·专门针对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 | 第36-37页 |
| ·中国台湾省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 第37-39页 |
| ·融资供给体系 | 第37-38页 |
| ·融资担保体系 | 第38页 |
| ·融资辅导体系 | 第38-39页 |
| ·评价与启示 | 第39-41页 |
| 第3章 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困境破解对策 | 第41-70页 |
| ·企业自身内部积累的强化 | 第42页 |
| ·母国融资途径的完善 | 第42-59页 |
|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 第43-44页 |
| ·金融业的发展 | 第44-51页 |
| ·政府的扶持与规范 | 第51-59页 |
| ·在东道国的融资 | 第59-66页 |
| ·中国金融企业的“走出去” | 第59-63页 |
| ·东道国的资金支持 | 第63-65页 |
| ·与东道国企业“联姻” | 第65-66页 |
| ·国际资金来源的拓展 | 第66-70页 |
| ·国际金融机构融资 | 第66-67页 |
| ·境外上市融资 | 第67-70页 |
| 第4章 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融资相关问题 | 第70-75页 |
| ·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 | 第70-72页 |
| ·融资方式的选择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后记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