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页 |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第6页 |
·嵌入式应用现状分析 | 第6-7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7-11页 |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 第7页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第7-9页 |
·课题中的主要技术和难点 | 第9-10页 |
·系统的可靠性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系统设计的背景与方案 | 第11-25页 |
·项目的背景 | 第11页 |
·项目的要求 | 第11页 |
·项目方案的确定 | 第11页 |
·项目主要采用的技术分析 | 第11-23页 |
·载波传输 | 第11-14页 |
·软件无线电 | 第14-16页 |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第16-23页 |
·采用的系统方案与技术的分析与控制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 | 第25-29页 |
·前后台系统 | 第25页 |
·多任务系统 | 第25-26页 |
·任务的概念 | 第26-29页 |
第四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29-37页 |
·系统框图 | 第29页 |
·主芯片简介 | 第29-30页 |
·信标端电路 | 第30-32页 |
·拨盘电路 | 第30-31页 |
·主芯片电路 | 第31页 |
·波形调制电路 | 第31-32页 |
·检测端电路 | 第32-37页 |
·前置调制电路 | 第32-33页 |
·二阶低通滤波电路 | 第33页 |
·电压检测与继电装置 | 第33-35页 |
·电源模块 | 第35-37页 |
第五章: uC/OS在寻标系统中的应用 | 第37-63页 |
·信标端软件流程与结构化分析 | 第37-41页 |
·检测端软件流程与结构化分析 | 第41-48页 |
·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48-51页 |
·关于头文件INCLUDE.H和CONFIG.H | 第48页 |
·不依赖于编译的数据类型 | 第48-49页 |
·与编译器相关的数据类型 | 第49页 |
·OS_ENTER_CRITICAL()和OS_EXIT_CRITICAL() | 第49-50页 |
·OS_STK_GROWTH | 第50页 |
·OS_TASK_SW() | 第50-51页 |
·OS_CPU_A.ASM | 第51页 |
·OS_CPU_C.C | 第51页 |
·软件的调试 | 第51-57页 |
·vc下的仿真 | 第51-53页 |
·信标端软件件调试环境 | 第53-55页 |
·检测端软件件调试环境 | 第55-57页 |
·其它调试策略 | 第57页 |
·系统的任务模块 | 第57-63页 |
·A/D转换中断 | 第57页 |
·键盘模块时 | 第57-59页 |
·多任务系统的算法 | 第59-60页 |
·计算模块 | 第60页 |
·显示模块 | 第60页 |
·任务间的通讯 | 第60-61页 |
·相关程序代码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系统的可靠性的设计 | 第63-72页 |
·抗干扰措施 | 第63-64页 |
·形成干扰的基本要素 | 第63页 |
·干扰的分类 | 第63页 |
·干扰的耦合方式 | 第63-64页 |
·常用硬件抗干扰技术 | 第64-67页 |
·抑制干源 | 第64-65页 |
·切断干扰传播路径 | 第65页 |
·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 第65-66页 |
·其它常用抗干扰措施 | 第66-67页 |
·软件抗干扰方法的研究 | 第67-69页 |
·滤波方法 | 第67页 |
·指令冗余 | 第67-68页 |
·系统故障处理、自恢复程序的设计 | 第68-69页 |
·数据校验 | 第69-72页 |
·错误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69-70页 |
·奇偶校验 | 第70页 |
·CRC循环冗余验 | 第70-71页 |
·错误修正 | 第71-72页 |
总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