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走向新世纪的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导言第1-11页
第一章 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提出的背景第11-15页
 一、世纪末的尴尬——时代背景第11页
 二、百年曲折百年困惑——深层原因第11-15页
第二章 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理论依据第15-21页
 一、哲学基础第15-16页
 二、心理学基础第16-17页
 三、课程论基础第17页
 四、阅读对话理论第17-19页
 五、教育对话理论第19-20页
 六、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阅读教学对话理论体系第21-31页
 一、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概说第21-24页
  1.“对话”界定第21页
  2.对话的本质——“对话意识”第21-22页
  3.教学对话及教学对话理论第22页
  4.阅读对话及阅读对话理论第22-23页
  5.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第23-24页
 二、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主体第24页
 三、教师、学生、文本的角色定位第24-28页
  1.教师角色定位第24-27页
  2.学生角色定位第27页
  3.文本角色定位第27-28页
 四、对话的种类第28-31页
第四章 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实施第31-43页
 一、实施的心理学依据第31-33页
 二、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实施第33-39页
  1、个体对话第33-35页
  2、群体对话第35-38页
  3、个体对话第38-39页
 三、实施过程要处理好几种关系第39-43页
  1、学生——文本关系第39-40页
  2、教师——学生关系第40-41页
  3、学生——学生关系第41-43页
第五章 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评介及修正第43-59页
 一、阅读教学对话理论评介第43-44页
 二、阅读教学对话理论修正第44-59页
  1、中西结合第44-47页
  2、古今结合第47-53页
  3、理论与实践结合第53-58页
  4、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综述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注释: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洁和联合利华营销分析
下一篇:面向对象的继电保护运行决策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