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陕甘宁边区农业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容纳资金的潜力 | 第13-18页 |
一、陕甘宁边区农业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 | 第13-16页 |
二、陕甘宁边区农业有容纳资金的潜力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政策的实施 | 第18-27页 |
一、耕牛贷款 | 第19-21页 |
二、农具贷款 | 第21-22页 |
三、青苗贷款 | 第22-23页 |
四、植棉贷款 | 第23-25页 |
五、纺织贷款 | 第25页 |
六、养蚕贷款 | 第25-26页 |
七、种籽贷款 | 第26页 |
八、农田水利贷款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的特征 | 第27-36页 |
一、以贫困农民、移难民为主要贷放对象 | 第27-29页 |
二、农贷与生产互助运动相配合 | 第29-32页 |
三、农贷低利、无息发放,困难借户可分期、延期归还 | 第32-33页 |
四、实行“实物贷款” | 第33-35页 |
五、农贷与农民自筹资金相结合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的作用 | 第36-40页 |
一、促进了边区农业的发展 | 第36-37页 |
二、巩固了边区的金融事业 | 第37页 |
三、提高了边区政府的威信 | 第37-38页 |
四、改变了农村阶级结构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谢辞 | 第47-48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