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综述 | 第9-16页 |
1.2.1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 | 第9-13页 |
1.2.2 示踪法研究湿地内部水流特性的理论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试验装置 | 第16-20页 |
1.3.1 湿地进出水氮、磷的去除情况 | 第16页 |
1.3.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7页 |
1.3.3 试验流程及装置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氮素在W-SFCW中变化机制研究 | 第20-38页 |
2.1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20-22页 |
2.1.1 试验内容 | 第20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 数据及分析 | 第22-36页 |
2.2.1 基质对NH_4~+的饱和吸附含量 | 第22-23页 |
2.2.2 氮素在湿地基质、植物中的含量 | 第23-32页 |
2.2.3 讨论 | 第32-36页 |
2.3 本章结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磷素在W-SFCW中变化机制研究 | 第38-47页 |
3.1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38页 |
3.2 数据及分析 | 第38-45页 |
3.2.1 基质对磷的饱和吸附含量 | 第38-39页 |
3.2.2 磷素在基质、植物中的含量 | 第39-44页 |
3.2.3 讨论 | 第44-45页 |
3.3 本章结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W-SFCW和SFCW的水流特性比较研究 | 第47-59页 |
4.1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47-48页 |
4.1.1 动态吸附试验 | 第47-48页 |
4.1.2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48页 |
4.2 数据与分析 | 第48-55页 |
4.2.1 污水在湿地中的理论停留时间与实际停留时间的比较 | 第48-52页 |
4.2.2 波式湿地与传统湿地RTD图形形状比较 | 第52-53页 |
4.2.3 波式湿地与传统湿地沿程浓度变化 | 第53-54页 |
4.2.4 两个湿地的流态分析 | 第54-55页 |
4.2.5 讨论 | 第55页 |
4.3 本章结论 | 第55-59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