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缩写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单个生物分子的检测 | 第10-46页 |
1.1 单分子检测概况 | 第10页 |
1.2 单分子检测和操纵技术 | 第10-21页 |
1.2.1 SPM | 第10-11页 |
1.2.2 光学技术 | 第11-18页 |
1.2.3 单分子检测常用方法 | 第18-21页 |
1.3 单分子检测的应用 | 第21-28页 |
1.3.1 分子马达 | 第21-23页 |
1.3.2 DNA的转录 | 第23-24页 |
1.3.3 动力学 | 第24-26页 |
1.3.4 细胞信号传导 | 第26-28页 |
1.4 单分子检测的技术关键及单分子证据 | 第28-31页 |
1.4.1 单分子检测的技术关键 | 第28-29页 |
1.4.2 单分子证据 | 第29-31页 |
1.5 荧光探针 | 第31-36页 |
1.6 展望 | 第36-38页 |
1.7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第二章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观测人胃癌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37 | 第46-74页 |
2.1 引言 | 第46-4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8-52页 |
2.2.1 仪器 | 第48页 |
2.2.2 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49-52页 |
2.2.3.1 培养池的制作 | 第49-50页 |
2.2.3.2 灭菌 | 第50页 |
2.2.3.3 细胞计数 | 第50-51页 |
2.2.3.4 胃癌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的检测 | 第51-5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2-71页 |
2.3.1 背景噪音 | 第52-56页 |
2.3.1.1 玻片 | 第52-53页 |
2.3.1.2 济液 | 第53-56页 |
2.3.2 光漂白 | 第56-58页 |
2.3.3 FITC-Tf的检测 | 第58-59页 |
2.3.4 全内反射检测细胞表面受体的条件 | 第59-66页 |
2.3.4.1 细胞贴壁条件 | 第59-61页 |
2.3.4.1.1 时间 | 第59-61页 |
2.3.4.1.2 细胞密度 | 第61页 |
2.3.4.2 FITC-Tf与细胞的孵育条件 | 第61-66页 |
2.3.4.2.1 温度 | 第61-63页 |
2.3.4.2.2 浓度 | 第63-64页 |
2.3.4.2.3 时间 | 第64-65页 |
2.3.4.2.4 蛋白加入顺序 | 第65-66页 |
2.3.5 全内反射观测胃癌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 | 第66-71页 |
2.3.5.1 落射、全内反射细胞膜受体成像比较 | 第67-68页 |
2.3.5.2 细胞膜受体结合转铁蛋白的特异性 | 第68页 |
2.3.5.3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膜受体的轨迹 | 第68-71页 |
2.4 结论 | 第71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第三章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检测人胃癌细胞单个内涵体的形成 | 第74-90页 |
3.1 引言 | 第74-7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3.2.1 器 | 第75页 |
3.2.2 材料与试剂 | 第75-76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76页 |
3.2.3.1 培养池的制作,灭菌,细胞计数 | 第76页 |
3.2.3.2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的内吞 | 第7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7页 |
3.3.1 Alexa488-Tf的检测 | 第76-79页 |
3.3.2 转铁蛋白内吞的测定 | 第79-80页 |
3.3.3 细胞内吞的条件 | 第80-83页 |
3.3.3.1 细胞贴壁条件 | 第80页 |
3.3.3.2 Alexa485标记的转铁蛋白与细胞的孵育条件 | 第80-83页 |
3.3.3.2.1 温度 | 第80-81页 |
3.3.3.2.2 时间 | 第81-83页 |
3.3.4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上受体分子的运动 | 第83-85页 |
3.3.5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上单个内涵体的形成 | 第85-87页 |
3.4 结论 | 第87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