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思想的形成 | 第6-11页 |
(一) 马克思视域下的实践概念 | 第7-9页 |
1、 指的是人的感性活动 | 第7-8页 |
2、 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 第8页 |
3、 体现了改变世界的价值关怀 | 第8-9页 |
(二) 批判的内涵与意义 | 第9-10页 |
1、 批判的内涵 | 第9-10页 |
2、 批判的意义 | 第10页 |
(三) 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的转变 | 第10-11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的具体内涵、维度和方法论意义 | 第11-21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的具体内涵 | 第12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的维度 | 第12-13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的价值指向 | 第13-15页 |
(四) 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的方法论意义 | 第15-21页 |
1、 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的基本原则 | 第15-16页 |
2、 实践批判的主体 | 第16-18页 |
3、 实践批判的依据 | 第18-19页 |
4、 实践批判的具体方法 | 第19-21页 |
三、 当代文化建设的境遇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思想指导下的路径选择 | 第21-35页 |
(一) 当代文化建设的境遇 | 第21-29页 |
1、 传统文化价值功能的削弱 | 第22-23页 |
2、 西方文化的冲击 | 第23-26页 |
3、 文化主体性与民族性的丧失 | 第26-28页 |
4、 信仰与认同危机 | 第28-29页 |
(二) 实践批判思想指导下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29-35页 |
1、 传统文化的总结与创新 | 第29-30页 |
2、 强化民族文化的主导权 | 第30-32页 |
3、 批判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