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13页
 (一) 问题提出第8-9页
  1.清华国学研究院本身研究价值第8页
  2.对当下高校导师团队建设的价值第8-9页
 (二) 文献综述第9-12页
  1.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历史研究第9-11页
  2.导师团队建设的当代研究第11-12页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3页
  1.研究思路第12-13页
  2.研究方法第13页
 (四) 论文创新——研究视角新颖第13页
一、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3-16页
 (一) 清华国学研究院第13-14页
 (二) 高校导师团队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1. 导师第14页
  2. 团队第14-15页
 (三) 高校导师团队建设之组织行为学理论第15-16页
  1. 个体第15页
  2. 工作团队第15-16页
  3. 组织文化第16页
二、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发展演变第16-25页
 (一) 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背景及聚散过程第16-20页
  1. 成立背景第16-18页
  2. 聚散过程第18-20页
 (二) 清华国学研究院创新及影响第20-25页
  1. 学科带头人——四大导师引领团队第20-22页
  2. 制度创新——中西会通第22页
  3. 文凭与实学第22-23页
  4. 团队影响第23-25页
三、 清华国学研究院历史经验探析第25-41页
 (一) 团队人才——个体水平第25-28页
  1. 能力第25-26页
  2. 人格特点第26-27页
  3. 角色配置多样性第27页
  4. 灵活性第27页
  5. 对团队工作的偏爱第27-28页
 (二) 团队管理——群体水平第28-35页
  1. 内部支持第28-33页
  2. 外部支持第33-35页
 (三) 团队文化——系统水平第35-41页
  1. 团队使命:寻国魄第35-36页
  2. 团队传统:享自由第36-37页
  3. 团队责任:育人才第37-41页
四、 启示借鉴第41-46页
 (一) 人才引入第41-42页
  1. 聘请专家第41页
  2. 志同道合第41-42页
  3. 和而不同第42页
 (二) 制度建设第42-44页
  1. 校方长期而有效的支持第42-43页
  2. 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章程第43页
  3. 明确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第43页
  4.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第43-44页
 (三) 文化形成第44-46页
  1. 教学功能第44-45页
  2. 道德教育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众心态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兴衰
下一篇:论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思想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