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手机营销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第11-30页 |
第一节 手机产业发展概况 | 第11-15页 |
一、产业规模与供求状况 | 第11-12页 |
二、企业竞争与市场格局 | 第12-14页 |
三、产品技术水平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国产手机产业分析 | 第15-19页 |
一、国产手机面临的利好环境 | 第15-17页 |
二、国产手机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三、部分国产品牌取得突破 | 第18-19页 |
第三节 2004 年手机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 第19-21页 |
一、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加大 | 第19页 |
二、产品市场格局进一步调整 | 第19-20页 |
三、国产手机企业研发能力有所增强 | 第20页 |
四、新一轮企业重组开始 | 第20-21页 |
五、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不断走低 | 第21页 |
第四节 国内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 第21-30页 |
一、产品策略的变革 | 第21-22页 |
二、规模化战略奠定竞争优势 | 第22-23页 |
三、品牌形象的塑造 | 第23-25页 |
四、分销模式的创新 | 第25-27页 |
五、终端之争日趋复杂 | 第27-30页 |
第二章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第30-36页 |
第一节 企业概况 | 第30-33页 |
一、海尔手机的技术研发力与个性化 | 第30-31页 |
二、海尔手机的生产规模 | 第31页 |
三、海尔手机的售后服务 | 第31-32页 |
四、海尔手机的成长历程与殊荣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海尔手机的SWOT 分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海尔手机营销模式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 | 第36-58页 |
第一节 营销组织机构 | 第36-38页 |
第二节 营销团队 | 第38-43页 |
一、人员数量 | 第38-39页 |
二、知识结构 | 第39-40页 |
三、从业经历与引进方式 | 第40页 |
四、薪资待遇 | 第40-43页 |
五、队伍稳定性 | 第43页 |
第三节 产品 | 第43-45页 |
第四节 价格 | 第45-46页 |
第五节 渠道 | 第46-52页 |
一、渠道政策 | 第47-48页 |
二、市场管控策略 | 第48-49页 |
三、渠道模式 | 第49-51页 |
四、渠道结构与稳定性 | 第51-52页 |
五、渠道支持与合作力 | 第52页 |
第六节 促销 | 第52-53页 |
第七节 终端 | 第53-55页 |
一、终端人力 | 第53-54页 |
二、终端形象 | 第54-55页 |
第八节 服务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海尔手机营销模式的方案与策略 | 第58-70页 |
第一节 调整营销组织或改变考核方式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全面提升营销团队作战能力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回归核心,打造高质量产品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合理定价,打出有力组合拳 | 第61-62页 |
第五节 赢得渠道,方能获取市场 | 第62-65页 |
第六节 有效促销,快速提升品牌与销量 | 第65页 |
第七节 加强终端建设,增强竞争力 | 第65-68页 |
第八节 务实服务,获取消费者认可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