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 第1-10页 |
(一) 公司监督的法理分析 | 第8-9页 |
(二) 公司监督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 | 第9-10页 |
二、加强我国公司监督制度的必要性研究 | 第10-19页 |
(一) 公司监督制度的价值功能分析 | 第10-13页 |
1、公司监督价值分析 | 第10-12页 |
2、公司监督的价值取向 | 第12-13页 |
(二) 当前我国公司监督制度缺失分析 | 第13-17页 |
1、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 第14-15页 |
2、法律规定上的缺陷 | 第15-16页 |
3、实际操作乏力 | 第16-17页 |
(三) 加强公司监督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17-19页 |
三、公司监督理论与制度借鉴 | 第19-29页 |
(一) 公司监督理论的拓展 | 第19-26页 |
1、股东主权理论导向的公司监督 | 第19-21页 |
2、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导向的公司监督 | 第21-26页 |
(二) 公司监督制度的借鉴研究 | 第26-29页 |
1、独立董事在我国的实践 | 第26-27页 |
2、独立董事的监督价值功能分析 | 第27-29页 |
四、我国公司监督制度的法律完善 | 第29-49页 |
(一) 依法推进公司产权制度改革 | 第30-33页 |
1、明晰国有股权代表,权责分明,保障监督者的法律地位 | 第30-31页 |
2、依法完善股权结构,激发股东行使监督权 | 第31-33页 |
(二) 公司权力机关平衡机制的法律构建 | 第33-39页 |
1、构建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制衡 | 第33-35页 |
2、构建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制衡 | 第35-37页 |
3、构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制衡 | 第37-39页 |
(三) 监督主体监督权的法律保障 | 第39-45页 |
1、加强股东的监督权 | 第40-41页 |
2、加强董事(会)的监督权 | 第41-43页 |
3、加强职工的监督权 | 第43-44页 |
4、债权人的监督权 | 第44-45页 |
(四)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构想 | 第45-49页 |
1、立法上明确界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权力 | 第46-47页 |
2、严格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 | 第47-48页 |
3、建立独立董事中介机构,规范独立董事行为,完善运行机制 | 第48-49页 |
五、结束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