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3页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8-10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课题来源及性能指标第10-11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第11-13页
第2章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基本原理第13-24页
   ·电励磁同步发电机第13-18页
     ·空载磁路和空载特性第13-14页
     ·电枢反应第14-15页
     ·电压平衡式和等值电路第15-18页
   ·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第18-19页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第19-24页
第3章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数学建模与性能特点第24-35页
   ·电励磁辅助发电部分数学模型第24-30页
     ·原始方程第24-27页
     ·派克变换及d、q、0坐标系统下的基本方程第27-30页
   ·稀土永磁主发部分数学模型第30-32页
     ·正方向的规定第31页
     ·电压和磁链方程式第31-32页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本体性能特点第32-35页
     ·外特性和电压变化率第32-34页
     ·调节特性第34页
     ·电动势波形第34-35页
第4章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仿真第35-42页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本体设计第35-37页
   ·硬件控制电路设计第37-38页
   ·控制软件设计第38-40页
     ·软件设计要求第38-39页
     ·软件设计方案第39-40页
   ·系统仿真第40-42页
第5章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本体设计第42-60页
   ·稀土永磁主发部分电磁设计第42-51页
     ·技术要求第42页
     ·电机主要尺寸及参数第42-44页
     ·磁路计算第44-46页
     ·电枢绕组设计第46-49页
     ·求解额定工作点第49-50页
     ·额定指标校核第50-51页
   ·电励磁辅发部分电磁设计第51-60页
     ·主要技术指标第51页
     ·电机主要尺寸及参数第51-53页
     ·磁路计算第53-56页
     ·电枢绕组设计第56-57页
     ·额定指标校核第57-58页
     ·励磁绕组计算第58-60页
第6章 硬件控制电路第60-73页
   ·单片机主控单元第60页
   ·A/D转换电路第60-62页
   ·主功率电路第62-64页
   ·过流检测电路第64-66页
   ·逻辑综合与驱动电路第66-68页
     ·逻辑综合电路第66-67页
     ·驱动电路第67-68页
   ·H桥励磁电路第68-73页
     ·IR2110功能结构第68-70页
     ·自举元件及栅极电阻的选取第70-71页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第71页
     ·在H桥励磁回路中的应用第71-73页
第7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73-84页
   ·嵌入式单片机应用系统程序结构第73-75页
   ·控制算法第75-79页
   ·软件实现第79-84页
     ·软件设计思路第79-80页
     ·软件流程图第80-82页
     ·功能的实现第82-84页
第8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第84-89页
   ·稀土永磁主发部分电机实验第84-86页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本体参数第84页
     ·空载电势第84-85页
     ·负载电压第85-86页
   ·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系统第86-89页
第9章 结束语第89-9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89-90页
   ·论文创新点第90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楚雄中生代盆地原始盆地恢复及其演化
下一篇: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