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引论第10-30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第10-13页
  一、 选题背景与目的第10-11页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相关述评第13-17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第13-14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第14-16页
  三、 形成的几点共识与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原则第17-21页
  一、 论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7-20页
  二、 论文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第20-21页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第21-23页
  一、 论文的基本思路第21-22页
  二、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五节 几个相关概念释义第23-30页
  一、 关于“模式”第23-25页
  二、 培养模式概念的内涵第25-27页
  三、 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概念及其要素分析第27-30页
第二章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第30-55页
 第一节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历史沿革第30-37页
  一、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初创时期第30-32页
  二、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正规化时期第32-35页
  三、 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第35-37页
 第二节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37-51页
  一、 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第37-39页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9-51页
 第三节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误区与不足第51-55页
  一、 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有待区分与调整第51-52页
  二、 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雷同”,应用型培养模式偏于“学术化”第52-53页
  三、 研究生培养模式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第53-54页
  四、 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缺乏互通性与衔接性第54-55页
第三章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及若干启示第55-88页
 第一节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滥觞及分析第55-62页
  一、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演变的基本轨迹第55-58页
  二、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第58-62页
 第二节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演变历程及分析第62-73页
  一、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演变的基本轨迹第62-67页
  二、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第67-73页
 第三节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历史变迁及分析第73-84页
  一、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演变的基本轨迹第73-78页
  二、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第78-84页
 第四节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的共同特征与启示第84-88页
  一、 各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是借鉴性与变革性的统一第84页
  二、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84-85页
  三、 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驾齐驱、各具特色,是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共同趋势第85-86页
  四、 每种研究生培养模式都体现出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第86-87页
  五、 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学位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性与转化性第87-88页
第四章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第88-114页
 第一节 影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理论与现实因素第88-101页
  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系第88-91页
  二、 终身教育理念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系第91-95页
  三、 知识经济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系第95-98页
  四、 科技发展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系第98-101页
 第二节 我国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位与基本特征分析第101-112页
  一、 价值取向的定位第101-104页
  二、 性质特征的定位第104-108页
  三、 培养对象的定位第108-109页
  四、 层次结构的定位第109-112页
 第三节 建构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第112-114页
  一、 兼容并存与各有侧重相结合的原则第112页
  二、 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12-113页
  三、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第113-114页
第五章 我国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研究第114-152页
 第一节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第114-136页
  一、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第114-119页
  二、 学术型研究生的入学形式第119-124页
  三、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第124-133页
  四、 学术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第133-136页
 第二节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第136-152页
  一、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第136-139页
  二、 应用型研究生的入学形式第139-143页
  三、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第143-149页
  四、 应用型研究生的质量评价第149-152页
第六章 我国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的实现保障第152-166页
 第一节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实现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的基础与前提第152-154页
  一、 树立多元研究生教育职能观第152-153页
  二、 转变与纠正不同群体对专业学位教育的片面认识第153-154页
 第二节 制度创新是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的关键第154-163页
  一、 健全和完善学分制,确保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和弹性化第154-158页
  二、 建立和推广教师培训、聘任和考核制度,促进研究生师资队伍的建设第158-160页
  三、 改革和创新研究生院制度,促使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化第160-163页
 第三节 政策扶持是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的实现保障第163-166页
  一、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使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更趋完善第163-164页
  二、 政府支持与调控是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的实现保障第164-166页
结语第166-167页
附录1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简介(编译)第167-171页
附录2 研究生培养情况调查问卷第171-173页
附录3 参考文献第173-182页
后记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研究
下一篇: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