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 表格目录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0-21页 |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三、 对于个案的选择和论文资料的说明 | 第15-19页 | 
| 四、 探讨的问题 | 第19-21页 | 
| 第一章 “耕者有其田”:新洲县的土地改革 | 第21-55页 | 
| 一、 土地改革在新洲的实践 | 第21-26页 | 
| 二、 查田定产与新政权征税依据的确立 | 第26-34页 | 
| 三、 土改复查 | 第34-36页 | 
| 四、 地权转移、新洲副业的低落与农民状况 | 第36-55页 | 
| 第二章 农地公有制的建立:农业合作化 | 第55-98页 | 
| 一、 集体化:农地是如何公有的 | 第55-65页 | 
| 二、 生产是如何组织的: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责任制的变迁 | 第65-72页 | 
| 三、 工分制之一:劳动定额 | 第72-76页 | 
| 四、 工分制之二:工分的评定、记载以及结算方式 | 第76-81页 | 
| 五、 国家、集体与社员:以分配为中心 | 第81-98页 | 
| 第三章 从公社所有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时期的地权 | 第98-146页 | 
| 一、 公社化进程和集体所有内核的演变 | 第98-108页 | 
| 二、 大集体下的小自由:自留地的多桀 | 第108-114页 | 
| 三、 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责任制的破坏与恢复 | 第114-122页 | 
| 四、 一平二调 | 第122-126页 | 
| 五、 供给制、工资制与公共食堂 | 第126-136页 | 
| 六 “四清”、高利贷及“投机倒把” | 第136-146页 | 
| 第四章 以户为单位的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146-164页 | 
| 一、 增产不增收与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新洲的确立 | 第146-155页 | 
| 二、 经济发展与农民负担 | 第155-157页 | 
| 三 家庭、福利及农民的财产权 | 第157-164页 | 
| 结束语 | 第164-1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8-185页 | 
| 后记 | 第185-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