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常见四种实蝇的分子鉴定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页 | 
| ·实蝇概述 | 第12-14页 | 
| ·形态特征 | 第12页 | 
| ·寄主植物 | 第12页 | 
| ·生物学习性及传播途径 | 第12-13页 | 
| ·生态学 | 第13页 | 
| ·实蝇引诱剂 | 第13-14页 | 
| ·化学合成引诱剂 | 第13-14页 | 
| ·饵剂 | 第14页 | 
| ·防治 | 第14页 | 
| ·检疫措施 | 第14页 | 
| ·化学防治 | 第14页 | 
| ·根除法 | 第14页 | 
| ·农业措施 | 第14页 | 
| ·生物防治 | 第14页 | 
| ·昆虫分类的常用方法 | 第14-18页 | 
| ·外部形态分类 | 第14-15页 | 
| ·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 | 第15页 | 
| ·RAPD | 第15-16页 | 
| ·PCR | 第16页 | 
| ·RFLP | 第16-17页 | 
| ·探针杂交技术 | 第17页 | 
| ·核酸序列分析技术 | 第17页 |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鉴定研究中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同工酶 | 第18-19页 | 
| ·RAPD 分子标记 | 第19页 | 
| ·SSR | 第19页 | 
| ·mtRNA 的 RFLP | 第19页 | 
| ·rDNA | 第19-20页 | 
| ·AFLP | 第20页 | 
|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1页 | 
| ·耗材 | 第21页 | 
| ·实验设备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 DNA 的效果 | 第21页 | 
| ·CTAB 法不同处理提取的效果 | 第21页 | 
| ·本实验所用 DNA 提取方法 | 第21-22页 | 
| ·DNA 的检测 | 第22-23页 | 
| ·凝胶电泳检测法 | 第22页 | 
|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法 | 第22-23页 | 
| ·RAPD 条件的优化和体系的建立 | 第23-25页 | 
| ·RAPD 所用的随机引物和序列 | 第23-24页 | 
| ·模板和引物的稀释 | 第24页 | 
| ·引物的筛选 | 第24页 | 
| ·RAPD 扩增条件的优化 | 第24页 | 
| ·扩增反应体系 | 第24-25页 | 
| ·扩增反应程序 | 第25页 | 
| ·RAPD 扩增对 4 种实蝇多态性分析 | 第25页 | 
| ·扩增结果的检测和记录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 ·核糖体 ITS1 的扩增 | 第25-27页 | 
| ·特异引物的设计 | 第25-26页 | 
| ·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26页 | 
| ·模板浓度的确定 | 第26页 | 
| ·扩增反应体系 | 第26页 | 
| ·扩增发应程序 | 第26页 | 
| ·PCR 产物的检测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结果和分析 | 第27-39页 | 
| ·基因组 DNA 提取样品的检测 | 第27页 | 
| ·干标本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7页 | 
| ·模板检测 | 第27-28页 | 
| ·RAPD 条件的优化 | 第28-39页 | 
| ·模板浓度的优化 | 第28-29页 | 
| ·Mg2+的优化 | 第29页 | 
| ·引物浓度的优化 | 第29-30页 | 
| ·dNTP 浓度的优化 | 第30页 | 
| ·Taq 酶的优化 | 第30-31页 | 
| ·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31-32页 | 
| ·引物筛选结果 | 第32-34页 | 
| ·引物 S112 扩增结果 | 第32页 | 
| ·引物 S67 扩增结果 | 第32-33页 | 
| ·引物 S361 扩增结果 | 第33页 | 
| ·引物 S252 扩增结果 | 第33页 | 
| ·引物 S126 扩增结果 | 第33-34页 | 
| ·引物 S134 扩增结果 | 第34页 | 
| ·引物 S83 扩增结果 | 第34页 | 
| ·种内稳定性检测 | 第34-36页 | 
| ·单样本检测种间多态性 | 第36页 | 
| ·多样本检测种间多态性 | 第36-37页 | 
| ·rDNAITS1 扩增 | 第37-39页 | 
| ·模板浓度的优化 | 第37-38页 | 
| ·退火温度优化 | 第38页 | 
| ·4 种实蝇 ITS1 扩增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40-42页 | 
| ·干标本基因组 DNA 提取的方法 | 第40页 | 
| ·关于 RAPD 的稳定性 | 第40页 | 
| ·对聚类结果进行讨论 | 第40-41页 | 
| ·利用 RAPD 进行种间鉴定问题 | 第41页 | 
| ·对扩增 ITS1 时出现非特异性条带的讨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 附图及附表 | 第49-58页 | 
| 缩略词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