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
1 引言 | 第1-11页 |
·本文写作目的和意义 | 第7-10页 |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0-11页 |
2 文献述评 | 第11-26页 |
·规范性代理理论 | 第11-15页 |
·实证性代理理论 | 第15-22页 |
·业绩指标的选择 | 第16-18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18-22页 |
·其他理论学派 | 第22-26页 |
·经理人力资本与角色学派 | 第22-24页 |
·劳动力市场学派 | 第24页 |
·企业组织学派 | 第24-26页 |
3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现状 | 第26-35页 |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现状 | 第26-28页 |
·民营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结构和机制 | 第28-32页 |
·工资、奖金激励 | 第28-30页 |
·股票所有权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 | 第30-31页 |
·其他方式激励 | 第31-32页 |
·激励结构与机制形成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4 模型分析及修正 | 第35-40页 |
·Jensen和Murphy模型分析 | 第35-39页 |
·现金补偿引起的激励 | 第35-36页 |
·股票期权产生的激励 | 第36-37页 |
·内部股票所有权产生的激励 | 第37页 |
·解雇威胁产生的激励 | 第37-39页 |
·Jensen和Murphy模型修正 | 第39-40页 |
5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激励机制实证分析 | 第40-52页 |
·研究样本 | 第40-41页 |
·研究假设 | 第41-43页 |
·样本总体描述 | 第43-48页 |
·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进一步分析 | 第50-52页 |
6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