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果树单染色体及其R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克隆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3页
缩写符号注释第13-14页
引言第14-16页
文献综述第16-41页
 1 果树基因组研究进展第16-24页
  1.1 种质资源研究第16-18页
  1.2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8-19页
  1.3 物理图谱的构建第19-20页
  1.4 基因定位第20-21页
   1.4.1 质量性状基因定位第20页
   1.4.2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第20-21页
  1.5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第21-22页
  1.6 基因克隆第22-23页
  1.7 比较基因组研究第23页
  1.8 功能基因组研究第23-24页
  1.9 问题和展望第24页
 2 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研究进展第24-31页
  2.1 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第25-28页
   2.1.1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目标染色体的辨认第25-26页
   2.1.2 染色体的显微切割和分离第26-27页
   2.1.3 微克隆第27-28页
   2.1.4 微克隆文库的鉴定第28页
  2.2 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的应用第28-31页
   2.2.1 建立单染色体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第29页
   2.2.2 分离重要基因第29页
   2.2.3 构建基因组物理图谱第29-30页
   2.2.4 染色体进化和比较基因组研究第30页
   2.2.5 在果树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第30-31页
 3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研究进展第31-41页
  3.1 R基因产物的结构特征第31-32页
  3.2 R基因的类别第32-33页
  3.3 R基因的功能第33-35页
  3.4 R基因的数目与分布第35-36页
  3.5 R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第36-38页
  3.6 果树R基因的克隆第38-41页
第一章 果树单染色体显微分离第41-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1.1 供试材料第41页
  1.2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第41-42页
   1.2.1 材料准备第41-42页
   1.2.2 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第42页
  1.3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染色体的辨认第42页
  1.4 微细玻璃针的制备第42页
  1.5 染色体的显微分离第42-43页
   1.5.1 粘取法第43页
   1.5.2 挖取法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2.1 染色体标本制备第43-45页
   2.1.1 银杏第43-44页
   2.1.2 柚第44-45页
  2.2 染色体的观察与核型分析第45-46页
  2.3 玻璃针的制备第46页
  2.4 染色体的显微分离第46-48页
 3 讨论第48-51页
  3.1 染色体微分离对染色体标本的特殊要求第49页
  3.2 染色体微分离对玻璃针的要求第49-50页
  3.3 染色体微分离的关键技术第50页
  3.4 特定染色体的微分离第50-51页
第二章 单染色体的体外扩增与克隆第51-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6页
  1.1 材料第51页
  1.2 单染色体的体外扩增第51-53页
   1.2.1 蛋白酶K消化第51页
   1.2.2 LA-PCR第51-52页
    1.2.2.1 Sau3A酶切第51-52页
    1.2.2.2 接头的制备第52页
    1.2.2.3 接头连接第52页
    1.2.2.4 PCR反应第52页
   1.2.3 DOP-PCR第52-53页
  1.3 Southern杂交验证扩增产物第53-55页
   1.3.1 基因组DNA的制备第53页
   1.3.2 转膜第53-54页
   1.3.3 探针的制备与标记效率检测第54页
   1.3.4 预杂交第54页
   1.3.5 杂交第54页
   1.3.6 洗膜第54页
   1.3.7 检测第54-55页
  1.4 单染色体PCR产物的克隆第55-56页
   1.4.1 PCR产物的纯化第55页
   1.4.2 与载体的连接反应第55-56页
   1.4.3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6页
   1.4.4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56页
   1.4.5 重组克隆的筛选第56页
  1.5 重组克隆的插入片段大小分析第56页
   1.5.1 质粒DNA的制备第56页
   1.5.2 克隆片段大小分析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2.1 单染色体的体外扩增第56-58页
  2.2 Southern杂交验证扩增产物第58-59页
  2.3 单染色体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第59-60页
 3 讨论第60-62页
  3.1 单染色体体外扩增的意义第60页
  3.2 单染色体体外扩增的污染问题第60-61页
  3.3 单染色体DNA库的应用价值第61-62页
第三章 单染色体R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第62-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1.1 材料第63页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3页
  1.3 总RNA的提取第63页
  1.4 cDNA的合成第63页
  1.5 染色体的显微分离第63页
  1.6 单染色体DNA库的构建第63页
  1.7 引物的选用与合成第63-64页
  1.8 PCR反应第64页
  1.9 扩增产物的回收与克隆第64页
  1.10 克隆片段的酶切归类复筛第64页
  1.11 克隆片段的酶切归类第64页
  1.12 测序与序列分析第64-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0页
  2.1 基因组DNA中RGA的扩增与分离第65页
  2.2 cDNA中RGA的扩增与分离第65-66页
  2.3 单染色体RGA的分离第66-70页
   2.3.1 染色体的显微分离第66页
   2.3.2 单染色体RGA的扩增结果第66-67页
   2.3.3 RGA的获得与分析第67-70页
 3 讨论第70-73页
  3.1 单染色体同源扩增技术的意义第70-71页
  3.2 两种扩增方法的比较第71页
  3.3 引物的选用与物种的差异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1第87-88页
附录2第88-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沉默到歌唱--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讲故事”
下一篇:生物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