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杆件系统结构论文--杆件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基于模态分析的平面框架裂纹识别

第1章 绪论第1-10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选题的目的第9-10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7页
 2.1 常用方法及分类第10-11页
  2.1.1 常用方法第10-11页
  2.1.2 分类第11页
 2.2 基于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法第11-13页
 2.3 基于模态形状变化的损伤识别法第13-17页
  2.3.1 模态形状变化法第13-14页
  2.3.2 模态形状导数法第14页
  2.3.3 灵敏度修正法第14-15页
  2.3.4 小波变换法第15-16页
  2.3.5 基于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裂纹识别法第16-17页
第3章 数值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第17-39页
 3.1 基于模态柔度的结构损伤识别算法第17-27页
  3.1.1 引言第17页
  3.1.2 有限元振动分析基本原理第17-26页
  3.1.3 基于柔度曲率的裂纹损伤识别算法第26-27页
 3.2 算例及分析第27-38页
  3.2.1 框架结构损伤前后结构的柔度、柔度斜率及柔度曲率比较第27-29页
  3.2.2 模态阶数对裂纹识别的影响第29-33页
  3.2.3 单元划分对裂纹识别的影响第33-34页
  3.2.4 裂纹位置对裂纹识别的影响第34-35页
  3.2.5 取多阶模态对裂纹识别的影响第35-37页
  3.2.6 裂纹个数对裂纹识别的影响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实验基本原理第39-54页
 4.1 模态原理简述第39-52页
  4.1.1 模态、模态分析、试验模态分析第39页
  4.1.2 模态参数第39页
  4.1.3 几何模型、自由度第39-40页
  4.1.4 模态试验基本方法第40页
  4.1.5 模态试验基本过程第40-42页
  4.1.6 机械导纳测量第42-47页
  4.1.7 CRAS参数识别原理第47-50页
  4.1.8 质量归一及传递函数矩阵第50-52页
 4.2 实验系统组成及对象第52-54页
  4.2.1 实验系统配置第52-53页
  4.2.2 硬件环境第53页
  4.2.3 实验对象第53-54页
第5章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第54-62页
 5.1 信号与系统分析SSCRAS法第54-57页
  5.1.1 基本原理及参数设置第54-55页
  5.1.2 实测数据第55-57页
  5.1.3 本节分析与总结第57页
 5.2 基于模态分析的曲率柔度法第57-61页
  5.2.1 实验流程第57-59页
  5.2.2 实验数据分析第59-61页
  5.2.3 本节分析与总结第61页
 5.3 本章分析与总结第61-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录第70-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胞自动机方法及其在交通通畅性中的研究
下一篇:细胞自动机在杆系结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