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声学工程论文--振动、噪声及其控制论文--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及其利用论文

声振主动控制工程软件包开发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引言第10页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发展情况及应用第10-11页
   ·振动主动控制方法第11-13页
   ·国内外主动控制领域工程应用软件介绍第13-15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声振主动控制工程软件开发硬件平台第17-27页
   ·工程软件硬件平台总体设计第17-18页
   ·DSP芯片的选型第18-21页
     ·DSP芯片选择时要考虑因素第18-19页
     ·浮点与定点系列DSP性能比较第19-20页
     ·TMS320VC33性能和特点第20-21页
   ·TMS320VC33-PS开发板硬件资源介绍第21-26页
     ·A/D采样模块第21-22页
     ·D/A输出模块第22页
     ·PCI控制器第22-24页
     ·FLASH存储器第24-25页
     ·CPLD逻辑控制模块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声振主动控制工程软件系统底层开发设计第27-42页
   ·DSP端开发总体方案设计第27-33页
     ·硬件总体设计第27-28页
     ·TMS320VC33软件应用编程第28-29页
     ·Code Composer集成开发环境第29-30页
     ·DSP程序固化第30-32页
     ·TMS320VC33与CY7C09449连接第32-33页
   ·PCI控制器CY7C09449相关程序设计第33-35页
     ·CY7C09449的特点和功能第33-34页
     ·利用CY7C09449实现双向通信第34-35页
     ·DMA传输方式第35页
   ·DSP端系统实现第35-41页
     ·DSP端控制系统概述第35-36页
     ·DSP端通信程序实现第36-38页
     ·DSP端辨识程序实现第38-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ACSZ系统驱动开发及应用软件设计第42-71页
   ·PCI驱动程序开发基础第42-46页
     ·设备驱动程序第42-44页
     ·Windws驱动开发环境及种类第44-46页
   ·PCI驱动程序设计第46-53页
     ·驱动程序框架第47页
     ·驱动程序模式第47-48页
     ·驱动程序主要接口第48-51页
     ·驱动程序接口进一步封装第51-53页
   ·开发工具介绍第53-57页
     ·开发平台简述第53-55页
     ·MFC程序框架第55-57页
     ·图形设备接口第57页
   ·ACSZ系统分析与设计第57-61页
     ·界面设计概述第57-58页
     ·设计思想第58页
     ·功能要求第58-59页
     ·传输控制第59-60页
     ·ACSZ系统结构框架第60-61页
   ·ACSZ系统实现第61-69页
     ·人机界面实现第61-66页
     ·监控功能实现第66-67页
     ·数据传输实现第67-68页
     ·辅助功能实现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自适应系统辨识实验研究第71-79页
   ·自适应LMS算法原理第71-72页
   ·ACSZ系统辩识对象第72-75页
     ·系统辨识算法对象介绍第72-73页
     ·MATLAB下辨识算法验证第73-75页
   ·ACSZ系统辨识实验结果分析第75-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破损船极限扭转强度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农民集体抗争中的利益博弈--以J村农民抗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