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体抗争中的利益博弈--以J村农民抗争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写作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2-23页 |
| ·有关农民抗争活动的三个解释框架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对相关文献的评价 | 第22-23页 |
| ·研究设计 | 第23-26页 |
| ·研究内容、视角及思路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 第2章 关于J村农民抗争个案的分析 | 第26-41页 |
| ·个案介绍 | 第26-29页 |
| ·农民的抗争方式分析 | 第29-39页 |
| ·集体拒签 | 第29-31页 |
| ·集体上访 | 第31-36页 |
| ·直接阻止和抵抗 | 第36-38页 |
| ·哭闹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3章 影响农民抗争的因素 | 第41-54页 |
| ·农民自身的的局限性 | 第41-45页 |
| ·文化背景的局限性 | 第42页 |
| ·法律知识的局限性 | 第42-43页 |
| ·"搭便车"心理 | 第43-44页 |
| ·"随大流"心理 | 第44-45页 |
| ·制度环境的约束 | 第45-48页 |
| ·信访制度的断裂 | 第45-47页 |
| ·法律制度的压力约束 | 第47-48页 |
| ·资源占有的稀缺 | 第48-52页 |
| ·经济资源稀缺 | 第49-50页 |
| ·文化舆论资源稀缺 | 第50-51页 |
| ·社会网络资源稀缺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4章 农民利益表达的社会空间 | 第54-63页 |
| ·利益表达渠道现状 | 第54-57页 |
| ·地方政府的稳定逻辑与利益表达 | 第57-58页 |
| ·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农民利益的有序表达 | 第58-61页 |
| ·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 | 第59-60页 |
| ·提高农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9页 |
| ·结论 | 第63-66页 |
| ·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第66-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