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6页
     ·问题提出第11-14页
     ·研究意义第14-16页
   ·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第16-20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研究现状第18-20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的自然观基础第22-42页
   ·自然观作为技术思想的基础第22页
   ·儒家技术思想的自然观基础第22-26页
     ·"明于天人之分":儒家技术思想的认识基础第22-24页
     ·"知天制天":儒家技术思想的实践基础第24-25页
     ·"仁爱万物":儒家技术思想的生态关怀第25-26页
   ·道家技术思想的自然观基础第26-30页
     ·"道生万物":道家技术思想的认识基础第26-27页
     ·"道法自然":道家技术思想的实践基础第27-29页
     ·"自然而然":道家技术思想的和谐理念第29-30页
   ·墨家技术思想的自然观基础第30-35页
     ·"天志明鬼":墨家技术思想的认识基础第30-32页
     ·"非命力强":墨家技术思想的实践基础第32-34页
     ·"久宇弥异":墨家对自然的科学认识第34-35页
   ·法家技术思想的自然观基础第35-39页
     ·"鬼不神,天地常":法家技术思想的认识基础第35-37页
     ·"守成理,因自然":法家技术思想的实践基础第37-39页
   ·总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的自然观基础第39-42页
第3章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的社会背景制约第42-57页
   ·社会背景对技术思想的制约第42页
   ·儒家技术思想的社会背景制约第42-46页
     ·"士"作为"上"、"下"之间的纽带第42-44页
     ·"中"的技术思想制约第44-46页
   ·道家技术思想的社会背景制约第46-49页
     ·来自体制"外"的批判者及隐逸者第46-47页
     ·"外"的技术思想制约第47-49页
   ·墨家技术思想的社会背景制约第49-53页
     ·平民化的技术团体第49-52页
     ·"下"的技术思想制约第52-53页
   ·法家技术思想的社会背景制约第53-57页
     ·来自"上"的层统治者与执政者第53-55页
     ·"上"的技术思想制约第55-57页
第4章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的主要特征第57-99页
   ·儒家技术思想的主要特征第57-66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技术效用性的肯定第57-59页
     ·"善假于物":技术主体能动性的彰显第59-60页
     ·"尽心知性":注重整体直觉体悟的技术思维方式第60-63页
     ·"仁民而爱物":追求技术与社会、自然的整体和谐第63-66页
   ·道家技术思想的主要特征第66-75页
     ·"机心不载道":对技术"异化"的批判第66-69页
     ·"心斋"、"坐忘":注重整体直觉体悟的技术思维方式第69-71页
     ·"技近乎道":对技术主体个人技艺的赞扬第71-73页
     ·"万物与我为一":崇尚技术与自然相和谐第73-75页
   ·墨家技术思想的主要特征第75-85页
     ·"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对技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规范第75-77页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促进技术主体能动性发挥第77-78页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注重防御性军事技术应用第78-80页
     ·"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功利、实用主义"的技术思想第80-85页
   ·法家技术思想的主要特征第85-92页
     ·"赏罚断,而器用有度":注重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第85-87页
     ·"农战为本":注重农业技术和军事技术第87-90页
     ·"以功用为之的彀者":功利、实用主义的技术思想第90-92页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特征之比较第92-99页
第5章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本质第99-112页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的终极目的"限定"第99-105页
     ·古代技术思想的目的"限定"第99-100页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的终极目的第100-105页
   ·"秩序"作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的本质第105-112页
     ·先秦社会由"无序"向"有序"变革第105-107页
     ·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的共同本质第107-112页
第6章 结论第112-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作者简介第125-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著及获奖情况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用激光与微弧火花制备铝、钛合金自生复合强化涂层研究
下一篇:无人机航空遥感图像动态拼接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