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0页 |
·钛、铝合金的特性及其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航空发动机钛、铝合金部件的损伤失效 | 第15-16页 |
·钛合金和铝合金的表面强化研究概况 | 第16-29页 |
·概述 | 第16-17页 |
·钛合金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及在耐磨、抗空蚀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铝合金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及在耐磨、抗空蚀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激光熔覆和微弧火花沉积在修复与强化应用中的优势 | 第27-29页 |
·激光熔覆、微弧火花沉积的材料选择 | 第29-32页 |
·传统材料的局限 | 第29页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与优势 | 第29-30页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复合方式与材料选择 | 第30-32页 |
·激光熔覆、微弧火花沉积制备自生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 | 第32-36页 |
·激光熔覆制备钛基自生复合强化涂层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激光熔覆制备铜基自生复合强化涂层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微弧火花沉积制备铝基自生复合涂层研究现状 | 第36页 |
·高性能自生复合涂层研究的前沿问题 | 第36-3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7-4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7-39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39-40页 |
第二章 航空发动机中铝、钛合金部件的典型失效特征 | 第40-64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钛合金加力泵叶轮的空蚀 | 第41-44页 |
·背景与工况 | 第41页 |
·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铝合金加力泵涡壳的空蚀 | 第44-53页 |
·背景与工况 | 第44-45页 |
·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航空煤油介质中钛合金和铝合金部件的空蚀特点与规律讨论 | 第53-55页 |
·空蚀破坏的分布规律 | 第53页 |
·空蚀损伤的过程 | 第53-55页 |
·材料组织形态对空蚀行为的影响 | 第55页 |
·提高钛合金和铝合金表面抗空蚀性能的对策 | 第55页 |
·钛合金杯形件的磨损 | 第55-62页 |
·背景与工况 | 第55-56页 |
·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第三章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钛基自生复合涂层 | 第64-95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 | 第65-68页 |
·实验原理 | 第65-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TC4+Cr_3C_2激光熔覆自生复合涂层 | 第68-80页 |
·复合涂层的宏观形貌 | 第68-69页 |
·涂层的相组成 | 第69-71页 |
·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 | 第71-76页 |
·两种典型内界面的显微特征 | 第76页 |
·YAG脉冲激光熔覆组织比较 | 第76-79页 |
·偏晶TiC生长机制 | 第79-80页 |
·自生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 | 第80-84页 |
·Cr_3C_2添加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不同强化成分的影响 | 第81-82页 |
·复合涂层的强化机制 | 第82-84页 |
·TA11+B_4C激光熔覆自生复合涂层 | 第84-94页 |
·连续激光与脉冲激光熔覆涂层的相组成 | 第84页 |
·CO_2连续激光熔覆涂层显微组织特征 | 第84-87页 |
·YAG脉冲激光熔覆涂层显微组织特征 | 第87-90页 |
·熔覆过程中碳化物和硼化物双自生过程分析 | 第90-93页 |
·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涂层的显微硬度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第四章 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铜基自生复合涂层 | 第95-121页 |
·引言 | 第95页 |
·实验 | 第95-98页 |
·实验原理 | 第95-97页 |
·实验方法 | 第97-98页 |
·自生复合涂层形貌与组织 | 第98-107页 |
·试样宏观观察 | 第98页 |
·涂层低倍组织特征 | 第98-99页 |
·涂层高倍组织特征 | 第99-103页 |
·结合界面的显微结构 | 第103-104页 |
·YAG脉冲激光熔覆涂层组织特征 | 第104-105页 |
·复合涂层的相组成 | 第105-107页 |
·涂层硬度分析 | 第107-109页 |
·涂层显微硬度分布特征 | 第107-109页 |
·大尺寸分离相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第109页 |
·分离相显微结构的EPMA分析 | 第109-114页 |
·近球状分离相的EPMA成分面分析 | 第110-111页 |
·光滑球状分离相的EPMA成分面分析 | 第111-113页 |
·两种典型不同边缘构形分离相的对比 | 第113-114页 |
·讨论 | 第114-119页 |
·激光熔覆条件下的液相分离行为 | 第114-118页 |
·偏聚的产生及抑制 | 第118-119页 |
·结论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微弧火花沉积制备网格状纳米Si强化Si/Al复合涂层 | 第121-130页 |
·引言 | 第121页 |
·实验 | 第121-12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2-127页 |
·单脉冲沉积斑观察 | 第122-123页 |
·沉积涂层的显微组织 | 第123-125页 |
·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 | 第125-127页 |
·纳米网格状复合结构的形成 | 第127-129页 |
·结论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激光/微弧火花制备钛基、铝基自生复合涂层的抗空蚀性能 | 第130-148页 |
·引言 | 第130-131页 |
·实验方法 | 第131-134页 |
·空蚀实验方法 | 第131-132页 |
·钛基涂层制备 | 第132-133页 |
·铝基涂层制备 | 第133页 |
·测试分析 | 第133-134页 |
·激光熔覆钛基复合涂层的抗空蚀性能 | 第134-140页 |
·Cr_3C_2含量对抗空蚀性能的影响 | 第134-136页 |
·TiC含量对抗空蚀性能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激光直接熔覆TC6合金非复合结构涂层的抗空蚀性能对比 | 第137-139页 |
·TiC/Ti复合结构对空蚀性能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微弧火花沉积铝基复合涂层的抗空蚀性能 | 第140-147页 |
·微弧火花沉积网格状Si/Al复合涂层的抗空蚀性能 | 第140-142页 |
·常用非复合结构沉积涂层抗空蚀性能对比 | 第142-145页 |
·Si/Al复合结构对空蚀性能的影响 | 第145-147页 |
·复合结构在抗空蚀方面的作用 | 第147页 |
·结论 | 第147-148页 |
第七章 自生复合涂层在航空发动机大修中的应用实例 | 第148-154页 |
·引言 | 第148页 |
·钛合金叶轮的空蚀损伤修复 | 第148-150页 |
·铝合金蜗壳空蚀损伤修复 | 第150-151页 |
·杯形件磨损修复 | 第151-152页 |
·其它修复应用实例 | 第152-153页 |
·结论与应用前景展望 | 第153-15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作者简介 | 第165-166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