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技术贸易壁垒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中小企业技术贸易壁垒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中小企业技术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我国国内的中小企业技术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文章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 | 第14-15页 |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简述 | 第16-23页 |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中的技术贸易壁垒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中小企业 | 第16-18页 |
·技术贸易壁垒 | 第18-20页 |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风险概念 | 第20-21页 |
·风险管理概念 | 第21-23页 |
第3章 中小企业技术贸易壁垒风险及其管理现状 | 第23-30页 |
·当前技术贸易壁垒风险的特点 | 第23-25页 |
·涵盖面广,使用更加频繁 | 第23页 |
·“综合性贸易壁垒”快速扩大适用对象的范围 | 第23-24页 |
·发达国家总体上占优势 | 第24页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标准差距不断增大 | 第24页 |
·绿色壁垒涉及的产品、产业领域增多 | 第24-25页 |
·中小企业常见技术贸易壁垒风险 | 第25-28页 |
·市场准入难度加大 | 第25-26页 |
·国际竞争力削弱 | 第26-27页 |
·贸易争端增加 | 第27-28页 |
·技术贸易壁垒风险管理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28-30页 |
·法律体系方面 | 第28页 |
·技术标准方面 | 第28页 |
·合格评定方面 | 第28-29页 |
·管理体制方面 | 第29-30页 |
第4章 中小企业技术贸易壁垒风险成因分析 | 第30-39页 |
·体制方面原因 | 第30-31页 |
·对商品实行双重管理的弊端 | 第30-31页 |
·缺少非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 | 第31页 |
·合格评定程序工作不规范 | 第31页 |
·企业内部原因 | 第31-34页 |
·企业对技术标准重视不够 | 第31-32页 |
·企业的技术水平低 | 第32-33页 |
·质量认证工作不力 | 第33页 |
·企业对国际标准、规则缺乏预测能力 | 第33-34页 |
·不会利用合法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 第34页 |
·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与检测手段方面原因 | 第34-37页 |
·法规体系不完善 | 第34-35页 |
·技术标准落后 | 第35-37页 |
·检测手段落后 | 第37页 |
·对外贸易结构方面原因 | 第37-39页 |
·我国对外贸易仍以劳动、资源密集型为主 | 第37-38页 |
·发达国家高科技渗入 | 第38-39页 |
第5章 中小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风险管理策略 | 第39-47页 |
·规范出口贸易过程中风险管理过程 | 第39-43页 |
·风险识别 | 第39-40页 |
·风险分析 | 第40-43页 |
·风险应对 | 第43页 |
·风险监控 | 第43页 |
·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理念 | 第43-45页 |
·把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 | 第44页 |
·具有完善的风险学习机制 | 第44页 |
·建立信息系统,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 第44-45页 |
·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机制 | 第45页 |
·采取灵活的风险规避对策 | 第45-47页 |
·风险转移 | 第45页 |
·风险自留 | 第45-46页 |
·风险组合 | 第46页 |
·风险规避 | 第46页 |
·风险控制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47页 |
·本文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