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基于SCS-CN的“侵蚀源”与“沉积汇”的识别及其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4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第11-14页
     ·国内外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第13页
     ·水文模型的发展方向第13-14页
   ·流域侵蚀产流产沙模型研究进展第14-16页
   ·代表型模型介绍第16-22页
     ·SWAT模型第16-17页
     ·AGNPS/AnnAGNPS第17页
     ·WEP(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模型第17-18页
     ·WATEM(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 Model)第18-19页
     ·USLE及RUSLE第19-2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研究目的第22-23页
     ·研究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4-27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三章 基于"源汇"理论的侵蚀模型建立第27-45页
   ·建模的思路第27页
   ·建模的基础第27-32页
     ·建模基础一:"源汇"景观理论第27-28页
     ·建模基础二:SCS-CN曲线第28-31页
     ·建模基础三:RUSLE模型第31-32页
   ·流向算法第32-33页
   ·流域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输移理论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水流泥沙输移模块开发与设计第35-42页
     ·模块的开发环境第35-37页
     ·源汇模块的输入输出第37-39页
     ·源汇模块的代码设计第39-42页
   ·模型验证以及参数校正第42-45页
     ·RUSLE因子的校正第42-43页
     ·泥沙输移率的校正第43-45页
第四章 模型应用实例第45-65页
   ·研究区概况第45-47页
     ·自然地理条件第45-47页
     ·水利水保工程第47页
   ·研究区的水文气象站点第47-48页
     ·气象观测场第47页
     ·水文站点第47-48页
   ·数据来源第48页
   ·实例分析第48-65页
     ·分析流程第48-49页
     ·基于ArcHydro模块的分析第49-50页
     ·径流源汇的分析第50-52页
     ·流域的森林及树状结构分析第52-53页
     ·沟口位置的确定第53-54页
     ·RUSLE模型各参数的确定第54-60页
       ·降雨侵蚀力因子第54页
       ·植被与经营管理因子第54-56页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第56-57页
       ·土壤可蚀性因子第57-58页
       ·坡度坡长因子第58-60页
     ·次降雨侵蚀产沙模拟第60-62页
     ·模拟的结果分析第62-63页
     ·模型的检验第63-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65-67页
   ·结论第65页
   ·讨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盾壳霉产孢相关基因CMPEX2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
下一篇:中美英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